• EP98 你所不知道的義美:技能樹無限擴張?聊聊義美的轉投資版圖,義美是不是像日本的YAMAHA,不斷發展技能樹,跨界經營
    Sep 20 2025
    中國信託聯手統一集團推出uniopen聯名信用卡 2025年12月31日前消費享最高11%回饋 完成指定任務加碼每月免費跨行轉帳10次,ATM存領外幣各1次免手續費 了解詳情> https://sofm.pse.is/86cgva 謹慎理財 信用至上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精華重點: 義美集團的跨界經營策略分析 探討台灣知名食品公司「義美」,如何像日本的 YAMAHA 一樣,不斷擴展其「技能樹」,跨足到許多看似無關的產業領域 。 一、最新震撼彈:進軍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 三強聯手:義美與半導體自動化設備廠「盟立」、工具機控制器大廠「新代科技」合資成立了「鞍新盟機器人製造公司」,資本額達新台幣 7.5 億元,由義美總經理高志明親自擔任董事長 。 策略佈局:這項合作並非偶然。義美本身就是盟立的前三大股東之一,持股 5.88%,顯示其策略是先透過資本投資建立深厚信任,再進行業務結盟,以降低跨界風險 。 隱藏的製造實力:大眾所不知的是,義美旗下擁有一家名為「金鞍機械」的公司,具備深厚的精密加工與製造能力,是這次合作案中負責製造無人機、機器人與機器狗的關鍵角色 。 二、義美的「隱形技能樹」:龐大的轉投資版圖 除了最新的機器人事業,義美早已在多個領域進行佈局 : 汽車經銷:由家族成員創辦的「尚騰汽車」,成功代理保時捷等多個進口車品牌,其成功被認為是借助了義美品牌長期累積的「真誠實在」的高品質信任感 。 生技醫療:斥資超過 30 億元成立「義美生醫」,以「食.醫同源」為核心概念,從食品本業延伸至健康領域 。 資訊與媒體:投資軟體公司「網擎資訊」與「台灣英文新聞」,展現其對科技與文化事業的關注 。 物流與海外佈局:擁有「台灣聯合物流」以支援本業,並早在 1994 年就與台糖合資在越南投資,進行海外佈局 。 三、義美與 YAMAHA 的核心差異:三大成功基石 比較義美與 YAMAHA 的擴張模式,兩者哲學不同 : YAMAHA 模式:以單一「技術核心」為基礎進行轉移與擴散。例如,將製造樂器所需的精密加工技術,延伸應用到摩托車引擎、遊艇、工業機器人等領域 。 義美模式:並非基於單一技術,而是建立在「三大神主牌」上 : 實體製造的硬實力:以金鞍機械為代表,擁有深厚的工業加工與自動化經驗 。 品牌信任的無形資產:在食安風暴中建立的「品質保證」與「道德品質」形象,成為跨足高單價、高信賴度產業(如汽車)的通行證 。 靈活的策略投資能力:透過先入股再結盟的方式,借助外部頂尖夥伴的資源來實現擴張 。 結論 義美的跨界經營並非盲目擴張,而是緊扣其核心能力與無形資產的務實策略 。它的成功模式啟示台灣在地企業,除了技術突破,深耕企業文化、善用品牌信任並靈活進行策略聯盟,是實現永續經營與跨界成功的關鍵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25 mins
  • EP97 田裡的AI鴨與雲端農夫:科技如何化解農村的缺工與高齡化危機?
    Sep 13 2025
    想讓更多人聽見你的故事和關心?​ 想和一群熱血夥伴一起做點不一樣的事?​ 別只是好奇,直接行動!​ 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10月31前開放徵件​ 快點來投稿!把你的熱血變成影響力 https://sofm.pse.is/85y8cn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主題核心:科技如何化解台灣農業的缺工與高齡化危機? 面對台灣農民平均年齡高達64歲的嚴峻挑戰 ,探討日本及台灣如何運用新興科技,為農業注入活水,將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轉型為高科技專業 。 三大科技應用亮點 ** 1.地面部隊:田間機器人解放勞動力** AI除草機器人:以日本的「Aigamo愛鴨機器人」為例,它模仿傳統稻鴨共生農法,透過攪混田水來抑制雜草生長 。這款機器人以太陽能為食,搭載GPS與AI自我導航,可24小時自動除草,大幅降低了人力需求 。 精準插秧與AI採收:日本農機大廠已推出能依據地圖數據,自動調整插秧密度的「精準變量插秧機」,從源頭省去疏苗的辛苦 。此外,也有新創公司開發出能在夜間工作的「AI番茄採收機器人」,透過影像辨識判斷成熟度並自動採收 。 農夫角色的轉變:這些機器人的出現,讓農夫的角色從第一線的勞動者,轉型為管理機器人軍團的「總司令」 。 ** 2.天空之眼:無人機與衛星的精準監控** 作物健康檢查:無人機搭載高光譜攝影機,能透過分析植物反射的紅外光,繪製出「作物健康地圖」 。這讓農民能快速辨識出缺水、缺肥或遭病蟲害的區域,進行精準的應對,避免大範圍噴藥,兼顧成本與環境友善 。 數據化決策:無人機與衛星技術將過去依賴經驗與感覺的「玄學」農法,轉化為可量化、可分析的科學數據,提升了農業決策的準確性 。 ** 3.雲端大腦:物聯網與區塊鏈建立信任** 智慧管理平台:透過田間的感測器與溫室攝影機,24小時監控作物生長數據,並即時上傳至雲端大腦 。 農產品的「身分證」:以台灣「奧丁丁集團」的區塊鏈溯源系統為例,將農產品從種植到採收的所有歷程記錄在不可竄改的區塊鏈上 。消費者只需掃描QR Code,就能看到產品完整的「人生履歷」,解決了對有機、友善耕作的信任問題 。 結論:科技為農業帶來新未來 農夫的轉職與勸進:科技的目標並非取代農夫,而是成為他們的「神隊友」,將他們從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當農夫成為需要操作無人機、分析大數據的專業工作時,將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有效解決傳承問題 。 永續的未來:智慧科技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能以更省力、更永續的方式來耕作,照顧好土地與作物 。這場由科技引領的農業革命,正為台灣農業開創一個更智慧、更永續的未來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23 mins
  • EP96當老闆把公司捐給地球:Patagonia之後,企業傳承的無限可能
    Sep 4 2025
    本集節目由【司法院】贊助 「國民法官制度」已上路!年滿23歲、設籍滿4個月,就有機會被抽選參與審判。 115年起國民法官還會參與到殺人未遂、特定類型的貪污等案件。 擔任國民法官期間可請公假,享團體傷害保險,還能免費申請托育與長照補助。 瞭解更多「國民法官制度內容」: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5.html #司法院廣告 精華重點: 一、當地球成為股東:Patagonia 的捐贈模式 核心理念:戶外品牌 Patagonia 創辦人 Yvon Chouinard 為了確保公司保護地球的使命不變,選擇不上市或出售公司,而是將價值30億美元的公司「捐給地球」 。 操作方式:公司所有權轉移給兩個新成立的機構 。 使命守護:「Patagonia 目的信託」持有2%股權,其唯一目的是確保公司永不偏離其環保使命 。 利潤捐贈:非營利組織「Holdfast Collective」持有98%股權,公司每年扣除營運所需後的全部利潤,將作為股息分配給此組織(預計每年1億美元),用於資助環保團體,對抗氣候變遷 。 精神:創辦人名言:「從現在開始,地球是我們唯一的股東」,此舉顛覆了傳統對企業所有權的想像 。 二、台灣的傳承十字路口:正反案例 負面案例—高雄陳家:曾是南台灣最大地主的「南和興產」,雖有土地「只租不賣」的家訓,但因企業功能只剩下被動的「租金分配」,缺乏共同的經營目標,導致後代子孫為變現而將公司股權出售給外資,百年祖產失控 。他們透過出售「公司」而非「土地」的方式,規避了家訓 。 正面案例—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壽川家族為深化公司治理,在2021年全面退出董事會,將經營權交棒給專業經理人團隊 。此舉有助於集團發展,也讓決策回歸專業,增加了投資人信心 。 三、日本的長壽啟示:傳承使命而非血緣 核心文化:日本企業將「家族事業的存續」看得比血緣關係更重要 。 婿養子制度:為了讓家業得以傳承,他們會挑選有才能的女婿,透過收養讓他冠上家族姓氏,繼承事業 。 現代案例—任天堂:前社長山內溥打破了113年的家族世襲傳統,選擇了家族外的岩田聰接班 。他看重的是岩田聰深刻理解任天堂「趣味性」的核心哲學,證明了最高明的傳承是「傳承公司的核心哲學」 。 四、當員工成為老闆:員工認股制度 (ESOP) 核心概念:讓員工成為公司的老闆,兼顧永續傳承與價值共享 。 經典案例—Bob's Red Mill:創辦人 Bob Moore 在81歲時啟動員工持股計畫,逐步將公司所有權轉移給員工,以保護公司的文化與價值觀 。 成效:此舉創造了「共存共榮」的文化,員工留任率超過90%,業績也屢創新高 。它讓「為老闆工作」變成「為我們自己的事業打拼」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26 mins
  • EP95 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Aug 30 2025
    情況緊急、靈感斷線、加班爆肝、心情低氣壓? ♫速速速,速神湯啦♫ 30秒沖一杯,讓你一口補神氣! 忙碌的日子裡,別忘了給自己一點剛剛好的照顧 @bullhead_1958 #牛頭牌速神湯 https://sofm.pse.is/84ds4z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精華重點: 三大解決方案光譜 1. 全球巨擘:規模化的工程與市場創新 The Ocean Cleanup (公共工程模式):由荷蘭青年創辦的非營利組織,目標在 2040 年前清除全球 90% 的海洋漂浮塑膠 。他們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 海洋清理:利用巨型漂浮柵欄系統直接在太平洋垃圾帶收集現存垃圾 。 源頭攔截:在污染最嚴重的 1,000 條河流部署太陽能「攔截器」,阻止垃圾入海 。 核心洞見:將海廢視為一項全球公共工程,需要透過集體募資與高科技來應對 。 Adidas x Parley for the Oceans (市場經濟模式):環保組織與運動品牌的合作,不將海廢視為垃圾,而是「寶貴原料」 。 升級再造:攔截沿海社區的寶特瓶等塑膠廢棄物,再製成高科技紗線「Parley Ocean Plastic®」 。 商業閉環:用再生紗線製造高單價的鞋子、球衣等商品,銷售利潤再回頭支持更大規模的淨灘與教育計畫 。 核心洞見:為再生材料創造市場需求,能有效驅動並擴大清理行動的規模 。 2. 循環創新者:鎖定特定廢棄物的永續商業模式 Bureo (國際案例):專注處理海洋中殺傷力最強的「幽靈漁網」 。 供應鏈創新:在南美建立漁網回收獎勵機制,向漁民收購廢棄漁網 。 材料再生:將漁網再製成 100% 可追溯的塑膠顆粒「NetPlus®」,並與 Patagonia 等知名品牌合作,製成帽子、服飾等產品 。 核心洞見:策略性地專注於危害最大的廢棄物,能創造不成比例的正面影響 。 FNG 世代設計 (台灣案例):從回收寶特瓶出發,串連社會角落的社會企業 。 社會共益:以高於市價五倍的價格向第一線拾荒者收購寶特瓶,並將再製布料交給「代工媽媽」縫製,創造弱勢就業機會 。 核心洞見:環境解決方案若能同時強化在地社會與經濟結構,將會更具韌性與持續性 。 3. 草根革命:來自公民的創意力量 RE-THINK 台灣:將淨灘「遊戲化」,提升公民參與度 。 海廢圖鑑:發起公民科學計畫,讓淨灘者化身調查員,辨識、記錄垃圾並上傳資料庫,如同真實世界的「抓寶」遊戲 。 數據倡議:將公民收集的數據作為向政府提出源頭減量政策的有力後盾 。 核心洞見:創新的溝通與設計能有效轉變公眾認知,並動員廣泛參與 。 O2 Lab 海漂實驗室 (台灣澎湖):將環保「藝術化」,為在地發聲 。 海廢地景藝術:利用澎湖海灘上大量的漁業浮球、保麗龍等廢棄物,創作巨大的「海廢怪獸」地景藝術 。 文化表達:透過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訴說海洋的傷痛,將環保行動轉化為一種與土地深刻連結的文化實踐 。 核心洞見:反映社群獨特挑戰的超在地化方案,能創造強而有力的真實敘事 。 附錄:本集節目案例總結 表1:海洋廢棄物解決方案光譜 | 組織/計畫 | 國家/地區 | 主要目標廢棄物 | 模式/方法 | 核心洞見 | | The Ocean Cleanup | 國際 | 海洋漂浮塑膠、河流塑膠 | 非營利;大型科技工程(收集系統) | 將問題視為全球公共工程,以高科技、資本密集的方式應對。 | | Adidas x Parley for the Oceans | 國際 | 沿海塑膠廢棄物(主要為寶特瓶) | 企業/非營利組織合作;升級再造為高價值消費品 | 創造再生材料的市場需求,能為清理行動提供資金並擴大規模。 | | Bureo | 國際 | 廢棄漁網(「幽靈漁網」) | 營利性B型企業;結合社區獎勵的循環供應鏈 | 策略性地專注於危害最大的塑膠廢棄物類型,能創造不成比例的正面影響。 | | FNG 世代設計 | 台灣 | 消費後寶特瓶 | 社會企業;結合社會共益的循環經濟模式 | 環境解決方案若能同時強化在地社會與經濟結構,將更具韌性。 | | RE-THINK 台灣 | 台灣 | 各類海灘廢棄物 | 非營利;透過「遊戲化」進行公民科學與環境教育 | 創新的溝通與設計能轉變公眾認知,並動員廣泛參與。 | | O2 Lab 海漂實驗室 | 台灣(澎湖) | 在地海洋廢棄物(如浮球、漁網) | 非營利;環境藝術與在地行動主義 | 反映社群特定挑戰的超在地化解決方案,能創造強而有力的真實敘事。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36 mins
  • EP94 從廚餘到黃金:AI、App與啤酒如何掀起全球零浪費革命?
    Aug 23 2025
    精華重點: 一、驚人的食物浪費現況 全球規模:全球家戶每天浪費超過「十億份餐點」 。食物的損失與浪費,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8% 到 10%,其碳排量比歐盟 27 國的總和還高 。 台灣現況:2023 年台灣生活垃圾總量創下 1158 萬噸新高 。儘管資源回收率高,但在處理食物浪費上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 二、三大創新解決方案 1.AI 科技進入廚房:從源頭精準管理 痛點:飯店、餐廳等商業廚房平均浪費 5% 至 15% 的食材,但過去難以追蹤與管理 。 解方:英國公司 Winnow 開發出 AI 廚餘追蹤系統 。廚師丟棄廚餘時,攝影機與磅秤會自動辨識品項和重量,並產生數據報告 。 成效:將浪費從模糊的「成本」轉化為可管理的「KPI」 。希爾ton飯店集團一年省下 65,000 美金;IKEA 則成功減少 54% 的食物浪費 。 2.剩食 App 興起:為末端剩食創造新市場 痛點:餐廳、麵包店當天未售完的剩食,因量少、分散且具時效性,難以由傳統食物銀行回收 。 解方:丹麥的 Too Good To Go 和台灣的 Tasteme 等 App ,讓店家將剩食打包成「驚喜包」或「福袋」,消費者能以優惠價格線上預訂後自行取貨 。 成效:創造了店家、消費者與地球的三贏局面 。此模式透過「去中心化」的數位媒合平台,解決了剩食回收的「最後一哩路」物流難題 。 3.食物升級再造 (Upcycling):賦予廢料新價值 痛點:產地的「格外品」(醜蔬果)和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如豆渣)是龐大的浪費來源 。 解方:將廢料轉化為高價值原料,並透過品牌行銷,創造全新的「超級食材」 。 格外品:美國 Full Harvest 建立 B2B 平台,媒合醜蔬果給食品加工廠;格外農品 則將格外水果製成果醬等 B2C 產品 。 副產品:英國 Toast Ale 與台灣蝶釀永續回收剩餘麵包來釀造啤酒 。美國 Renewal Mill 則將製造豆漿、燕麥奶剩下的豆渣與殘渣,再製成高營養的無麩質麵粉或蛋白粉 。 「食物浪費創新者模式一覽表」 | 公司名稱 | 目標環節 | 商業模式 | 關鍵創新 | | Winnow | 商業廚房 | B2B 技術訂閱 | AI 廚餘追蹤 | | Too Good To Go / Tasteme | 零售/餐廳剩食 | B2C 市集 App | 媒合消費者與剩食 | | Full Harvest / 格外農品 | 產地剩食/格外品 | B2B 市集 / B2C 產品 | 為格外品創造價值 | | Toast Ale / 蝶釀永續 | 生產副產品 | B2C 升級再造產品 | 用剩餘麵包釀酒 | | Renewal Mill | 生產副產品 | B2B 升級再造食材 | 用殘渣製造新式麵粉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31 mins
  • EP93 路殺標本與外來種商機:從生態災難到永續創業
    Aug 16 2025
    1. 美國模式:道德標本的商業化 概念: 發展出「道德標本製作」的商業模式,利用路殺等意外死亡的動物製作毛皮服飾(如「和平毛皮」品牌)或標本,強調「不為商品而殺生」的道德理念 。 挑戰: 技術門檻高: 創業者需快速判斷屍體狀況,避免因腐敗導致皮毛脫落(行話稱「滑毛」)而失去商業價值 。 法規複雜: 需應對聯邦與各州不同的法律,例如某些州需要專業執照,而聯邦的《候鳥保護條約法》嚴格限制撿拾與利用多數鳥類屍體 。 文化脈絡: 源於深厚的狩獵傳統,法律側重於「管理」而非「全面禁止」野生動物資源的利用 。 2. 台灣模式:公民科學的非營利路線 途徑: 台灣未走向商業化,而是催生出國際知名的公民科學計畫—「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 。 使命與成就: 以改善道路設計、環境教育、珍愛生命及全民科學參與為願景,而非營利 。 透過公民上傳的數據,成功標示出石虎等動物的路殺熱點,促使政府增設生態廊道 。 最關鍵的貢獻是在2013年,利用庫存的鼬獾屍體檢驗出台灣特有的狂犬病病毒株,為國家防疫提供了關鍵資訊 。 法律限制: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6條明確規範,保育類動物及其產製品(含屍體)不得買賣或持有,其所有權屬於國家,民眾發現後有通報義務 。 3. 核心差異 在美國,路殺動物屍體可被視為具「商業價值」的商品 。 在台灣,則被視為具「科學與資訊價值」的公共財 。 第二部分:入侵種經濟學 — 與其奮戰,不如變現 1. 策略一:吃掉牠們! 日月潭魚虎: 將威脅本土魚種的頂級掠食者「魚虎」,開發成從生魚片到三杯料理的「魚虎全餐」,成為地方特色美食 。 金門藍孔雀: 為解決孔雀偷吃農作物問題,政府以每隻600元收購,催生了法式孔雀料理等商機,但也引發野生動物食安的疑慮 。 2. 策略二:廢物變黃金(循環經濟) 銀合歡: 將有「綠色癌症」之稱的入侵樹種,燒製成高品質的「銀炭」,開發成除濕包、手工皂等文創商品,或作為高檔家具的材料 。 小花蔓澤蘭: 將生長快速的藤蔓,透過蒸餾提煉出「醋液」,其成分被證實是有效的天然防蚊液,並已成功商品化 。 3. 商業化的困境:綠鬣蜥 問題: 綠鬣蜥因棄養而在台灣中南部大量繁殖,不僅破壞農業,更因其挖洞習性可能掏空堤防,威脅公共安全 。 瓶頸: 因其身上帶有寄生蟲與沙門氏菌,專家不建議食用,阻斷了最大宗的商業化途徑 。 小眾市場: 目前有工藝師利用其皮革,開發鑰匙圈、吊飾等利基型文創商品 。 第三部分與結論:道德消費與生態創業的未來 全球性的道德消費趨勢: 從美國的「和平毛皮」,到印度的「和平絲綢」(不殺害蠶蛹取絲)與「道德牛皮」(使用自然死亡的牛皮),全球都在尋求更友善的消費選擇 。 政府與民間的夥伴關係: 政府的角色可從「執行者」轉變為「孵化器」,為民間的解決方案創造有利環境,如銀合歡與小花蔓澤蘭的案例,公私協力模式展現了強大潛力 。 待解的倫理問題: 商業化過程中,需確保動物福利,並避免為領取獎金而私下繁殖入侵種的道德風險 。 消費者的力量: 民眾每一次購買由入侵種製成或強調道德來源的商品,都是在為這種永續經濟模式投票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31 mins
  • EP92 南台灣的淚水,誰來擦乾?從豪雨災情到貿易戰,農漁業的雙重危機。
    Aug 3 2025
    精華重點 : 第一部分:脆弱的生命線—山區交通困境 道路的關鍵性:對於山區居民而言,道路是就醫、就學及運輸農產品的生命線 。 先天挑戰:台灣山區地質脆弱,豪雨導致邊坡含水飽和,坍方風險劇增 。目前的道路維護多是「搶通了又斷」,治標不治本 。 農民的雙重打擊:農民不僅要擔心農作物被毀,更害怕道路中斷,導致心血無法運出而爛在產地 。 第二部分:給政府的三道考題 防災準備 (硬體): 根本工程:應投入更多資源進行「邊坡穩定」等長期工程,而非僅止於災後清除落石 。 智慧防災:在易坍方路段建立密集的監測系統,並結合AI進行事前預警與封路 。 國土韌性:推動「海綿城市」概念,廣設滯洪池、雨水回收系統等,學習與水共存 。 防災教育 (軟體): 風險溝通:政府應建立更有效的風險溝通方式,例如提供直觀的「道路風險地圖」 。 提升意識: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農漁民的日常,教導他們如何根據預報調整耕作 。 災後補助與制度: 現況檢討:現行的災損補助被批評流程繁瑣、標準嚴苛且金額不足 。 農業保險:應積極推動「農業天然災害保險」,以保險機制分攤風險,取代單次的政府補助 。 第三部分:氣候變遷與貿易戰的雙重風暴 分散市場: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 提升價值:從原料出口轉向加工增值,如將水果製成果乾、果醬,或將漁獲製成高品質冷凍品,以降低關稅衝擊並創造更高價值 。 強化內需:建立穩定的國內產銷鏈,鼓勵國人多消費在地、當季的農漁產品 。 第四部分:從個人做起,匯聚改變的力量 聰明的消費者: 盡量購買在地、當季的農產品,直接支持本地農漁民 。 理解災後農產品價格波動是生產者承擔風險後的合理成本 。 支持有產銷履歷或永續標章的產品 。 積極的公民: 監督政府在防災建設與農業政策上的作為 。 參與或支持推動環境保護、食農教育的公民團體 。 分享正確觀念,提升整個社會的風險意識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20 mins
  • EP91 大罷免時代求生指南:店家該亮出政治傾向嗎?
    Jul 26 2025
    精華重點: 一、店家表態面臨的三層風險光譜 社群風險:此為最表層的網路輿論壓力 。例如,路易莎咖啡埔里門市試圖保持中立,貼出「謝絕所有黨派政治活動」的公告,卻因支持方認為罷免是「公民活動」而非黨派活動,引發爭議,凸顯在高度政治化的社會中,「中立」的空間正被壓縮 。 商業風險:當社群風險升級,會直接衝擊商業利益 。例如,永康街的「深深永康制作所」因貼出「不同意罷免」的文宣,其 Google Map 頁面立即遭到大量一星負評攻擊,直接傷害店家聲譽與潛在客源 。 政治風險:這是最讓經營者忌憚的深層風險,可能涉及公權力的介入 。例如,花蓮「鳳林碳烤玉米」老闆表態支持罷免後,短時間內就遭到國稅局、衛生局、消防局的「聯合稽查」。這種「查水表」式的壓力對中小型業者而言,幾乎是場不對等的戰爭 。 二、從歷史教訓到消費心理的轉變 歷史教訓:「一芳水果茶」事件是品牌政治表態的經典公關災難 。當年因香港「反送中」運動,一芳在微博發表「維護一國兩制」的聲明,引爆台灣消費者抵制,甚至造成內部加盟主立場分裂的「一芳各表」現象 。此案例成為品牌在進行跨市場經營時,處理「地緣政治風險」的震撼教育 。 消費心理轉變:現今品牌被期待表態,源於一種「價值表達型消費」的興起 。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世代,購買的不只是產品功能,更是一種「身分認同」 。當品牌價值觀與消費者契合時,能建立比折扣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將顧客轉化為品牌的「擁護者」 。但經營者也需判斷其核心客群是「激昂的少數」還是「沉默的大多數」 。 三、表態的藝術:五個不同等級的光譜 政治表態並非非黑即白,而是一個光譜,店家可選擇不同程度的表態方式 : 等級零(絕對沉默):對所有議題完全不提,風險最低,但也最沒記憶點 。 等級一(價值觀表述):不針對特定事件,而是發表如「支持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言論,相對安全 。 等級二(周邊支持):不直接表態,而是支持相關團體,如捐款給事實查核中心,或為公民活動參與者提供優惠 。 等級三(創辦人個人表態):品牌官方不發聲,由經營者以個人名義表態,但對小品牌來說,老闆幾乎等於品牌,區隔效果有限 。 等級四(品牌公開表態):在官方管道明確表達立場,風險最高,但若成功,與支持者建立的連結也最強 。 四、給經營者的三道策略思考題 在做出決定前,經營者應進行深度的自我剖析與策略模擬 : 審視品牌核心與使命:思考企業的根本目標是否帶有社會性。若企業使命與社會議題相關(如環保品牌),表態即是實踐使命 。 進行「真實性」壓力測試:確保品牌從內部文化、供應鏈到勞工權益,都與其宣稱的價值觀「從裡到外保持一致」,避免被揭穿為「漂綠」或「社會漂洗」 。 風險評估與應對劇本規劃:分析主要客群輪廓,評估可能承受的損失,並針對網路輿論、媒體危機、官方壓力等不同情況,預先規劃應對策略與法律支援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how less
    24 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