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2 南台灣的淚水,誰來擦乾?從豪雨災情到貿易戰,農漁業的雙重危機。 Podcast Por  arte de portada

EP92 南台灣的淚水,誰來擦乾?從豪雨災情到貿易戰,農漁業的雙重危機。

EP92 南台灣的淚水,誰來擦乾?從豪雨災情到貿易戰,農漁業的雙重危機。

Escúchala gratis

Ver detalles del espectáculo
精華重點 : 第一部分:脆弱的生命線—山區交通困境 道路的關鍵性:對於山區居民而言,道路是就醫、就學及運輸農產品的生命線 。 先天挑戰:台灣山區地質脆弱,豪雨導致邊坡含水飽和,坍方風險劇增 。目前的道路維護多是「搶通了又斷」,治標不治本 。 農民的雙重打擊:農民不僅要擔心農作物被毀,更害怕道路中斷,導致心血無法運出而爛在產地 。 第二部分:給政府的三道考題 防災準備 (硬體): 根本工程:應投入更多資源進行「邊坡穩定」等長期工程,而非僅止於災後清除落石 。 智慧防災:在易坍方路段建立密集的監測系統,並結合AI進行事前預警與封路 。 國土韌性:推動「海綿城市」概念,廣設滯洪池、雨水回收系統等,學習與水共存 。 防災教育 (軟體): 風險溝通:政府應建立更有效的風險溝通方式,例如提供直觀的「道路風險地圖」 。 提升意識: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農漁民的日常,教導他們如何根據預報調整耕作 。 災後補助與制度: 現況檢討:現行的災損補助被批評流程繁瑣、標準嚴苛且金額不足 。 農業保險:應積極推動「農業天然災害保險」,以保險機制分攤風險,取代單次的政府補助 。 第三部分:氣候變遷與貿易戰的雙重風暴 分散市場: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 提升價值:從原料出口轉向加工增值,如將水果製成果乾、果醬,或將漁獲製成高品質冷凍品,以降低關稅衝擊並創造更高價值 。 強化內需:建立穩定的國內產銷鏈,鼓勵國人多消費在地、當季的農漁產品 。 第四部分:從個人做起,匯聚改變的力量 聰明的消費者: 盡量購買在地、當季的農產品,直接支持本地農漁民 。 理解災後農產品價格波動是生產者承擔風險後的合理成本 。 支持有產銷履歷或永續標章的產品 。 積極的公民: 監督政府在防災建設與農業政策上的作為 。 參與或支持推動環境保護、食農教育的公民團體 。 分享正確觀念,提升整個社會的風險意識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