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靈界的授權
    Jul 14 2025

    在上一集「神明的警示」中有提到通靈者需要有天命和靈界的授權。靈界授權是自身與上天(靈界)共同安排的結果。是一種靈界對靈體在今生任務的正式授權與主導權的賦予過程。靈界授權不是單純的權力賦予,而是透過靈媒或通靈者與靈界連結進行。

    這個過程會進入一種專注較低意識狀態,接收靈界訊息並轉述給人間。

    在靈界授權的過程中,靈體與肉體的互動也會被引導,靈體獲得百分百主導權,說服肉體接受使命,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這是一種靈性上的「授權」與融合。

    經由神和靈界的差遣獲得權限,靈體「說服」肉體的過程,主要是透過直覺、靈感與內在訊息。讓肉體理解並接受今生的使命與角色,從而願意配合靈體的指引。

    慢慢讓肉體明白「這一生為何而來」以及「要扮演的角色」,需要執行的身份和義務,很多乩身走在鞭炮上、被火燒是不會痛的,靈媒聽得懂天語,但現實生活中他們聽不懂。

    天命,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中,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由上天賦予的使命、責任和人生道路。天命就像是你在出生時與上天「簽署」的合約,代表你此生的課題、使命與責任。

    強調人生的安排與命運並非完全由個人掌控,而是與更高層次的宇宙規律和神意有關係。

    天命常被認為是「上天註定」的

    許多命理認為,「小運或許可以改,但天命幾乎不可能改變」。

    這種說法強調人生的根本框架與使命是既定的,個人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調整和努力,

    天命雖然不可違背,但這種「不可違」更多是一種道德和敬畏上的勸誡,而非絕對不可能違背。

    • 天命代表一種應當遵循的宇宙秩序,但人們仍擁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是否順從。
    • 天命像一條河流,雖然有既定的流向,但途中仍然可以因為個人選擇而產生不同的支流。
    • 天命像是人生的「劇本大綱」「河流主幹」,雖然支流可以變動,但主流難移動。

    天命和命中註定都乘載著人生有一定的宿命性,但天命更強調「知命行事」的重要性,

    而命中註定則強調先天的不可變性。

    天命是上天運行的規律,主宰我們命運的根本法則,是人生的方向和使命。透過「知天命」可以更好掌握人生,改變運勢,實現人生價值。

    在命運可調整,天命難改說法裡,有時將「命」與「運」區分開來,

    認為「命」是先天設定(如基因和出身),「運」則是後天變數(如選擇和努力)。

    命運的走向可以透過個人行為、選擇、修行、積累行善方式調整。

    我們可以將天命詮釋為「人生使命」「自我實現的目標」,強調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與人生課題。

    可以透過提升意識與思想、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身心規範,提升到更高層次,

    然而在規範裡去選擇更美好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修成正果」。

    Más Menos
    4 m
  • 神明的警示
    Jul 10 2025

    神明的警示在民間信仰中通常表現為神明透過各種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身行為、生活狀況或即將發生的事情。這些警示可能透過感應、身體不適(如頭痛、胸悶)、夢境、乩身傳達、異象形式出現、行為感知、遙視能力,神明警示的表現形式多樣,都是神明透過不同方式與人們溝通的象徵。

    賦予敏感體質者感應的能力,讓他們能接收到神明訊息,這種感應是為了提醒或指引,幫助他人能避開災難或改正錯誤。

    有些人天生靈敏,容易感受到靈界訊息,這些訊息往往包含警示內容,需要透過你轉達提醒他人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即將發生的變化。

    靈敏體質者在特定場所(廟宇、喪事現場)可能感受到不適或異常現象,這些也是神明或靈界的警示,提醒他們保持謹慎或避開不良磁場。

    如何確認自己是靈敏體質,確認自己身體與精神狀況是不是容易出現身體不適,

    如:頭痛、胸悶、心悸、疲倦、睡眠品質差、肩頸酸痛,這些可能是感應靈界能量而產生的反應。在某些特定場所容易被干擾,容易表現出身體不適和異常感受。

    能感受到一般人無法察覺的能量和異象,容易接收來自靈界、神明或祖先直覺、夢境啟示與靈感,這些訊息多為意識形態的表象,如腦海中的畫面或聲音。

    靈敏感應的運作原理是在靈敏體質者的身體與靈體頻率相近,能像調頻器一樣接收靈界訊號,這種感覺並非單純的幻覺,而是靈體與肉體之間的互動。

    而靈敏體質不等同於通靈或乩身,通靈者需要具備天命和靈界的授權。擁有靈敏體質不代表必須從事宗教服務,靈敏是指具備感知無形靈界訊息能力和體質。

    並透過自身成為溝通管道,將神明或靈界的訊息轉達給他人,這種共鳴需要保持清淨的心境與能量場。

    由於靈敏體質者的磁場較為開放,容易受到外界靈體或能量干擾,在與他人互動時,雙方的能量會流動與交換,當能量流動平衡時,彼此會感到被滋養與支持;若能量失衡,可能出現疲憊、情緒低落或溝通障礙。

    乩身(又稱乩童、童乩)是民間信仰中的角色,指的是讓神明附身於身體,成為神明與信徒之間溝通的媒介。乩身在祭祀儀式中「起乩」後,會以神明的名義回答信徒的問題、傳達神明旨意,甚至進行治療或驅邪法事。乩身被視為神明的代言人,這種狀態稱為「入乩」。

    乩身說話時往往不是普通人類語言,被稱為「天語」的特殊語言。需要由「桌頭」協助翻譯解讀,形成「一個乩童,一個桌頭」的搭配。

    乩身通常需要經過嚴格的身心規範,如禁慾、淨身準備,並在特定時間和場所進行乩身儀式。

    乩身的選擇過程是被神明選中的契機,通常乩身是神明「命定」某人擔任的職責。

    許多乩身從小就接觸廟會、問神習俗,家族中有乩身或法師,對神明十分親近,容易被神明選中承擔乩身使命。或者有些乩身在經歷嚴重疾病或人生重大挫折後,求助神明而獲得痊癒,視為神明的暗示與召喚,開始擔任乩身角色。

    廟方法師透過誦咒、觀察神明指示,從候選人中選出合適者,這是正式成為乩身的關鍵儀式。

    被選中的乩身需接受法師指導,學習符法、咒語及儀式流程,提升靈性與技能,準備乩身職責與角色。

    Más Menos
    4 m
  • 拿香拜拜
    Jul 8 2025

    台灣每年燒香約2萬公噸,廟宇數量超過一萬間,這些寺廟是香火使用的主要場所。

    由於祭拜活動頻繁,香的使用量龐大,燃燒後會排放污染物,因此政府積極推動減香政策,以降低空氣污染並兼顧傳統信仰。提倡「一香一爐」,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強調雙手合十、心誠則靈的誠意。

    拜拜用的香(立香、線香)主要由三種基本材質組成,香腳通常使用竹子作為香的軸心,提供支撐與形狀。常用楠樹樹皮粉末作為黏合劑。

    香粉及香料是香的主要成分,台灣常用的香料包括檀香、沉香,以及多種中藥材混合而成的香料。

    其中中藥材香味較濃郁成本較低,是寺廟大量使用的主要原料。

    立香是傳統、常見的拜拜香。線香(臥香)是一種細長、無竹芯的香品適合淨化空間和紓解壓力,常見於睡前放鬆或短暫靜心。

    拿香拜拜是台灣民間信仰一種重要祭拜儀式,象徵信徒與神明之間的溝通橋樑。

    香在傳統社會中代表與神明溝通的「訊息線」「服務專線」,信徒透過點燃線香,將自己的祈願和心意傳達給神佛與天庭。

    燒香是供奉的方式,但同時香氣也被認為是陰間孤魂的食糧,孤魂會被香味吸引而來,他們大多存在無法投胎和有未了心願,使得在陰陽兩界徘徊,香氣成為牠們尋找寄托和依附的媒介,這也是祭祀和超渡儀式中常見的現象。

    但是香的氣味被認為能聚集正能量和神聖力量,形成一種保護磁場,讓不潔的孤魂和陰靈不敢靠近。

    香煙被視為神明的「天線」,能夠將人間的願望和敬意傳送給神明。拿香拜拜是對神明的尊敬與誠心表達,代表信徒虔誠的心意。香火象徵信仰的延續與神明的護佑,香火不斷燃燒代表神明的靈力與信仰不滅。

    拜拜時的習俗通常會用奇數來祭拜,因爲奇數被認為是陽數,具有吉祥意義。

    三支香的長短也有不同含義:三柱香等長代表平安香,右邊香較長代表有貴人相助,左邊香較長則有其他吉兆。

    • 一尺三」的立香常用於祭拜祖先和地基主,「一尺六」多用於神明祭拜。
    • 「黃色香」多用於日常祭拜神明和祖先、「紅色香」多用於女性神明和祝壽。
    • 「黑色香」則用於祭拜鬼神和喪葬場合、「白色香」則是祭拜孤魂野鬼。
    • 「藍色香」祭拜煞神和閻羅王、「紫色香」祭拜玉皇大帝、三官大帝。

    拿香拜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天玄女是製香的始祖,她因為治療父親的疾病,將藥材磨成粉與糯米粉混合製成香棒點燃,讓父親吸入藥氣而康復。這種藥香的使用逐漸演變成宗教祭祀焚香的習俗,九天玄女也被尊為製香業的守護神「香媽」。

    而在西周時期人們已用焚香向神明表達敬意,認為香氣能傳達心意,讓神明「聞香而來」,成為祭祀儀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們有被香燙到過嗎?據說神明透過香灰燙傷幫助你化解災難,避免更大的危機發生,雖然當下疼痛,但實際上是保護和庇佑,古人認為被香灰燙到是「手得香」,象徵神明帶來好運和財運亨通。

    Más Menos
    4 m
  • 佛陀
    Jul 7 2025

    佛陀(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出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貴族王室,約公元前5到6世紀在印度北部生活。他的父親是迦毗羅衛國的國王「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但在他出生後七天就去世了,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長大。

    他出生於貴族家庭,後來出家修行,經過長時間苦行與禪定,最終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開啟了覺悟之路。悉達多從小生活優渥,接受文化與武藝教育,雖然生活富裕安樂,

    但他對人生的苦難有深刻體悟,最終選擇出家尋求解脫之道。

    佛陀的教導核心「四聖諦」和「八正道」,人生充滿苦難(生、老、病、死),苦的根源是「貪、瞋、癡」,透過修行可以斷除煩惱,達到涅槃解脫。

    透過修身學習八正道(正確的正解和正見、正確的思維、正能量的口語、正確的行業、理解真正的宿命、不段提醒自己增精進、保持心中信念、時刻保持身心性的定性堅定與鎮定)。

    解決人生困境的核心在於認識「苦」的本質。正念與忍辱面對困境,保持正念、不失去心志,學習忍辱忍耐與包容,能使人內心安定,減少痛苦的感受,透過懺悔反省自己的貪嗔癡,傲慢習氣,認識自身問題,並以正向心態改過自新,逐步改善內心裡的困境。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中重要的經典之一。

    「金剛」象徵堅固無比的智慧(般若),如鑽石般能斷除一切煩惱與妄執。同時也象徵煩惱本身的堅固很難破。

    《金剛經》中的「無相境界」主要闡述對於世間無分別心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裡的「相」指的是一切可見、可感知的現象,包括身體形象、聲音、氣味。

    無相境界指不執著外在形態,說明人不應該「以貌取人」「執著外在貪婪」「虛有其表」

    認識到本質上是空無自性的假象,拋開外在顯現,人們都是空與無。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代表輪迴和煩惱根源。達到無相境界,就是破除心不住於任何固定的「我」或「他」的觀念。意思就是「無我利他」,當自身放下我的狀態,一切皆為法喜。「他說、誰說」「他怎麼樣、他傷害了我」。

    當人們放下他和我,就不會執著在於自身傷害與感受,引起懷恨之心。

    「無住生心」是《金剛經》中的重要教義,不住於任何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不被世間得失、善惡、名利所困擾。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不固執。生心在無住的基礎上,生起慈悲心與智慧心,救濟眾生,行菩薩道。這是佛與菩薩的境界,對於人世間任何事物都不起分別心。

    佛教提倡針對不同困難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法,不拘泥於單一方式,並強調勇敢做出「不完美但有效」的選擇,堅定實踐,才能走向光明人生。教導人們不要逃避困難或抱怨,而是要積極面對,咬緊牙根努力奮鬥,一切皆能走向美好未來。

    Más Menos
    4 m
  • 天使
    Jul 3 2025

    天使,原本在中國神話中指的是天神的使者,天使的觀念最早起源於古代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亞伯拉罕教中佔有核心地位。

    希伯來文中「天使」原文為「使者」;希臘文為「傳遞訊息的使者」。負責傳達神的旨意、守護人類、執行神聖任務。

    天使沒有物質身體,不需要物質生活,這種顯現通常是為了執行神的旨意或傳遞訊息。

    天使以人形出現時能被人看見、聽見,甚至在某些記載中能喝牛奶吃麵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真正需要物質食物,而是以這種方式與人類溝通。

    天使的顯現記載主要來自《聖經》,路加福音中「天使從天上顯現,添加耶穌的力量,體現天使在關鍵時刻的扶持。」創世紀18章,三位使者顯現給亞伯拉罕,傳達神將賜予他和撒拉一個兒子的消息。隨後兩位天使前往所多瑪,拯救羅得一家人。

    天使擁有超越人類的智慧和力量,但遠不及神的本身。天使需要具備順服、謙卑、善良、慈愛與美德,他們無性別、無生老病死,沒有男女之分,也不會嫁娶或繁衍後代。

    雖然天使不像人類會自然死亡,但墮落人間的天使將被審判。

    墮落天使是指從天界被驅逐天堂,降落到凡間的天使,主要原因通常是因為傲慢、欲望或反叛上帝,最著名的墮落天使「路西法」。

    他原本是天界中最美麗有權勢的天使長,因爲不服從神的權威,率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最終被逐出天國,降落到地上,直到末日審判。

    墮落後的路西法化為撒旦,據說他潛入伊甸園,引誘夏娃吃禁果,導致人類墮落,

    這是基督教中解釋罪惡起源的重要故事,除了路西法的故事外,另一個墮落天使《以諾書》中描述的「看守天使」這些天使因為貪戀人間女子,與他們生下了邪惡的巨人族,因此遭到神的懲罰,被囚禁、放逐。

    這些墮落天使的行為被視為違背神的旨意,破壞了天堂的秩序。

    天使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可以是如軍隊般,作為神與人之間的使者。

    • 「天使長米迦勒」主要領導天使軍隊,與撒但及惡魔作戰,是天使中能力最強的。
    • 「神的使者加百列」負責傳達重要信息,如向馬利亞宣告耶穌誕生。
    • 「雷米爾是七大天使之一」,肩負神聖願景引導信徒的靈魂升天,主持異象,摧毀敵軍。
    • 「熾天使」負責敬拜讚美神,象徵純潔與火焰。
    • 「基路伯」守護神聖之地,如:伊甸園入口,負責守護神的寶座。
    • 「主天使」管理天使,負責維持天界秩序,執行神的命令。
    • 「力天使」執行神的奇蹟與恩典,賜予人類勇氣,駐守天與地的邊界。
    • 「能天使 」與惡魔作戰,守護天國,是天使軍隊的前鋒。
    • 「權天使 」維持宇宙秩序,管理天使的行動。
    • 「守護天使」主要保護神的僕人免受邪惡影響。

    天使的翅膀代表不同象徵和意義,可以有很多種顏色,最普遍的是我們熟知的白色。天使的翅膀象徵守護力量,代表天使以愛與光明守護人類,並給予力量和勇氣。

    • 白色翅膀象徵純潔、神聖、善良、守護、和平
    • 紅色象徵力量、使命、與地球連結
    • 橘色象徵豐盛、創造力、身心靈平衡
    • 黃色象徵自信、自我價值、保護、療癒
    • 綠色象徵療癒、愛、大自然、內在寧靜
    • 藍色象徵溝通、表達、保護能量
    • 靛藍色象徵智慧、直覺、洞察力、寬恕
    • 紫色象徵神聖連結、靈魂是喜悅
    • 粉紅色象徵愛、溫柔、療癒(有時與紫色混合出現)
    • 黑色象徵深層保護或夜的能量

    人類擁有這些顏色優點時,常被比喻背後有一隻「天使翅膀」,象徵內在有守護與善意的力量。

    而我們人類也有「人類的天使使命」。人類雖然本質與天使不同,但人類也被賦予了在地上完成神的使命責任,比如傳揚愛、寬恕、慈悲與善良。靈性觀點認為,渴望服務他人、帶來正向影響的人,身邊會聚集許多天使同行,人類透過提升意識與愛的品質,能與天使同工,完成更高的靈性使命,雖然人類不會變成天使,天使也不會轉世成人類,但人類能展現如天使般的美德與使命感。

    天使會在人類生活中出現,無論是以隱形的守護力量,還是偶爾的顯現,

    都在神的安排下,為人類帶來保護、指引和幫助。俗稱我們的貴人。

    Más Menos
    5 m
  • 日月星辰的崇拜
    Jul 1 2025

    許多原始部落和古文明都有月亮崇拜,月亮被視為生命死而復生、永恆不滅的象徵。在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巴比倫)「月神南納」被視為掌管生命和時間強大的神明,崇拜月亮甚至高過於太陽神。

    美索不達米亞是西亞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形成的沖積平原,被譽為「人類文明搖籃」。涵蓋現今伊拉克全境及周邊敘利亞東北部、土耳其東南部和伊朗西部,南部為波斯灣。

    北部(亞述)屬於高地地形,降雨量較多,年降水量約500毫米,自然資源豐富,以軍事帝國為中心。南部(巴比倫尼亞)屬於低地沖積平原,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依賴灌溉農業,孕育了蘇美爾文明。

    歐貝德人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最早發展定居農業的史前族群,視為蘇美爾文明的前身,定居農業初期,確立灌溉農業,陶器技術開始萌芽。早期生活以小型村莊為主,後期興起以建築神廟、社會分工,銅石時代開鑿渠道幼發拉底河水灌溉,支撐沖積平原農業,

    晚期進入銅石並用時代,車輪已用於陶器製作,促成蘇美爾城邦興起。

    烏魯克的城市文明由歐貝德文化的基礎發展而來,成為蘇美爾最早城市之一,歐貝德人與蘇美爾人建立了城邦制度。這時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統,用於行政與貿易記錄。崇拜自然神祇,神廟為城市中心,後期蘇美爾的漢摩拉比法典確立「以眼還眼」原則,影響後世巴比倫法律體系,發展六十進制、曆法計算與占星術。

    六十進制是巴比倫文明的數學核心,設計與應用影響後世科學與計時系統,

    曆法計算基本結構每月開始於新月,約29.5天,實際操作中,交替安排大月(30天)與小月(29天),全年12個月共354天。占星術通過天象觀測、數學計算、神權政治結合,塑造古代近東方文明的世界觀,更透過希臘文化改造成為西方占星傳統。

    漢摩拉比法典代表兩河流域不同時期的文明成就,蘇美爾文明衰亡與巴比倫崛起相隔百餘年,漢摩拉比法典屬於後期蘇美爾時代,由阿摩利人建立,第六代君主征服了蘇美爾。

    蘇美爾以城邦自治為主,是人類最早的城市文明與文字發明所在地,巴比倫則建立中央集權帝國是統一後的法律革新。

    古人認為星星、月亮、太陽不僅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更被視為神聖的存在。生命與時間的象徵在太陽提供光和熱,是生命泉源,滋養萬物,使大地生生不息。月亮週期與農耕季節、時間計算相關,星星則用於導航和曆法制定,這些天體規律運行,象徵宇宙秩序和生命循環。認為它們是超自然力量象徵,甚至是神明的化身和眼睛。

    「以眼還眼」的公平、對等原則。比喻星星、月亮、太陽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平衡,維持宇宙秩序,星星代表動態平衡,每個天體的影響都會引起相應的反作用,形成和諧的系統。

    月亮代表公平與秩序,宇宙中的力量不是單向的,而是彼此呼應,維持整體的穩定和秩序。太陽代表自然法則的普遍性,從法律倫理到自然現象,都存在著一種公平對等原則。

    許多古文明都有太陽神、月亮神和星辰神的崇拜,古埃及的拉神、古印度的蘇利耶、希臘的赫利俄斯和阿波羅,這些神明不僅掌管光明和生命,也象徵權力、正義和秩序。

    所以古人拜日月星辰祈求幸福和庇佑。

    Más Menos
    5 m
  • 占星
    Jun 30 2025

    占星術是一種根據天體運作和相對位置來預測人事和地表事件的術數。它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的古文明時期,最早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後來傳播到古希臘、羅馬、阿拉伯世界,最後在中西歐流行。

    占星術是根據曆法系統,透過觀察天體週期來預測季節變化,並將天體運行解釋為神聖徵兆。占星術的核心觀點是,天體(太陽、月亮、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會對地球上的人事物產生影響。現代西方占星術主要以「天宮圖」系統為基礎,認為這些天體的位置能解釋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並預測人生重大事件發生。

    占星術只要看星盤,俗稱命盤。

    由三大要素組成十大行星: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個人行星包括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主要影響個人性格與日常行為。而木星、土星,影響個人的社會適應與成長歷程。每顆行星都代表著獨特的心理能量與人生主題。

    十二星座每個星座代表不同的性格與特質,十二星座起源於古巴比倫人對黃道星群的觀察和劃分,經由古希臘文化發展完善,結合季節、節氣,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黃道十二宮系統。

    他們透過精密的天文觀測工具和系統化的記錄方法,結合對天象週期的深入理解,建立完整的天文和占星體系,巴比倫人觀察到太陽在一年中沿著黃道運行時,會經過十二個特定的星群,於是將這條黃道分成十二等份,每個宮位代表不同領域。

    他們特別關注月相變化、日食、月食周期性天象,並將這些現象與地上事件連結起來,認為天像是神明訊息,能預感吉兇禍福。他們甚至能觀察到超長週期的星像變化,

    如:仙后座亮星的出現,被視為重要的預兆。

    巴比倫人選擇這些星星來形成星座,是因為巴比倫人將天空視為神明的居住所在地,星星和星座被賦予神話故事和神靈的形象,這些星座象徵著他們信仰中的神紙和英雄。

    例如:火星與戰神連接、金星與愛相關,星座圖案往往反映神話故事與自然象徵。

    占星學中的「天閣地變」觀念,體現古人透過觀察天象(天閣)與地上變化(地變)之間對應關係,來理解宇宙能量流動以及對人世間事物影響的思想。古人認為天地萬物是一個整體,天象的變化會反映自然和社會的能量流動。

    有的人能夠與天地的這種流動同步感知,從而通過觀察星象預測地上的變化,(地變)與時間(天閣)的結合,是占星學解讀人事物變遷的核心。

    占星學認為天地萬物變化是陰陽能量的協調。所以在早期觀測星相與天象,是他們用來感知事物變化的動態。

    在古希臘逐漸與哲學和科學結合,形成系統理論,到了羅馬時期,占星學被用於政治和軍事決策,統帥和將軍領會依據星象判斷戰爭時機、戰鬥勝負的可能性,

    甚至選擇開戰日期,通過觀察行星位置、相位及特定星象(如火星運動,象徵戰爭與衝突)來預測戰爭的進展與結果。

    Más Menos
    4 m
  • 時間
    Jun 25 2025

    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感覺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或特別慢?

    時間知覺是一種大腦構造,感知我們心跳、呼吸和對外部白天、夜晚信號。生物時鐘是一種內在的時間系統,控制生物體內的周期性生理過程,使生物能夠適應地球的24小時日夜循環。

    晝夜節律影響多種生理過程,包括體溫、血壓、荷爾蒙分泌、消化功能以及免疫系統的活躍度。當生理節奏受到干擾睡眠不足和時差規律,可能會失去準確的時間知覺。

    例如:季節性變化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情緒,冬季、下雨天可能導致抑鬱情緒增加。

    現今社會節奏使我們感到時光飛逝,以至於認識新的人事物需要拉長時間線,我們稱之「感知時間擴張」。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導致我們錯失對當下的體驗與感覺。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記住更多事情,時間的感知與記憶和注意力相關。

    當我們經歷新的人事物,大腦會記住更多細節,這使得時間感知變慢,因此在熟悉新事物會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建立。

    所以人在面對熟悉的人事物,在生物鐘適應下情緒較為放鬆和安心,會覺得時間相對穩定和快速。而在面對陌生環境人事物會產生焦慮和緊張,使得我們會覺得時間過得很緩慢,才有「時間錯覺」說法。

    時空旅人指的是能夠穿越時間和空間,從一個時間點移動到另一個時間點的人或物體。

    而未來人俗稱來自未來的人,其中最著名案例是「2062未來人」,他最早於2010年在日本的2ch論壇上出現。

    2062未來人預言311大海嘯他曾在2010年預告2011年會發生大地震和海嘯,

    並建議人們「爬到山上去」以躲避災難,這一預言後來被證實311大地震。

    後來他預測了2016年的熊本地震,並在事件發生前再次回到論壇提醒網友。

    2006年4月23日,在烏克蘭基輔,一名年輕男子「謝爾蓋波諾馬倫科」,突然出現在街頭,他穿著過時服裝,手持一部古老相機。警方注意到他的可疑行為,並要求他出示身分證。證件上顯示他出生於1932年,但他的外表看起來只有20多歲。

    他聲稱自己來自1958年,並提到一些已不存在地點。警方發現他的相機中膠卷早已停產,照片顯示也如同他所說1958年街景。

    最終,謝爾蓋在與心理諮商師訪談後神秘消失,這一事件被烏克蘭官方記錄為唯一被認證時間旅行案例。

    時空隧道(又稱時光隧道)指一種能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假想通道,意思就是任意門,在高級一點就是時光機。

    常在科幻作品和物理學理論當中做討論。以及多拉A夢能看見~對於這個通道人類肉體無法在時間流裡面去旅行,因為人類只存在於三維空間。

    三維空間就是直觀認知世界:上下左右前後中間,在感官世界裡有三個維度。

    我們常聽見的蟲洞,就是一種時空隧道,這也只有多拉A夢能看到。蟲洞有兩個開口,可以讓物體從一端進入,從另一端出來。與黑洞不同,黑洞一旦進入就無法逃脫。蟲洞可以被視為一種捷徑,使穿越宇宙距離大大縮短。

    如果一個蟲洞連接兩個遙遠星系,旅行者可以透過蟲洞快速到達目的地,而不需要經歷漫長光速旅行。意味著「回到過去」「前往未來。」

    在時間相對性與空間當中,時間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構成一個四維時空整體。四維時空(3個空間+1個時間)四維空間意思就是(4個空間維度)才會有此時此刻,現在進行式人物場景時間說法。

    多重宇宙量子糾纏指兩個或多個粒子在量子態上形成一種特殊關聯,使一個粒子測量結果會即時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狀態。無論這兩個粒子相隔多遠,這種關聯依然存在。所以過去未來都在粒子中存在,而相互產生影響。所有可能發生的量子事件都在不同宇宙中實現。

    如果一個時間旅行者回到過去並改變歷史,他實際上可能進入一個平行宇宙,而不是改變他自己原來宇宙。

    所以人能不能穿越時空,基本上都是意識裡的時間膨脹,在宇宙多個維度裡,產生不同感官影響和感官錯覺。意思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我現在這個時間走在這條街或者某月某一天來到一個國家,在未來某日確實來到這條街和國家。

    在量子交互作用,產生遙視現象,看到場景走過大街,與當下周圍感知不同。

    俗稱:時間膨脹。

    Más Menos
    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