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的警示 Podcast Por  arte de portada

神明的警示

神明的警示

Escúchala gratis

Ver detalles del espectáculo

Acerca de esta escucha

神明的警示在民間信仰中通常表現為神明透過各種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身行為、生活狀況或即將發生的事情。這些警示可能透過感應、身體不適(如頭痛、胸悶)、夢境、乩身傳達、異象形式出現、行為感知、遙視能力,神明警示的表現形式多樣,都是神明透過不同方式與人們溝通的象徵。

賦予敏感體質者感應的能力,讓他們能接收到神明訊息,這種感應是為了提醒或指引,幫助他人能避開災難或改正錯誤。

有些人天生靈敏,容易感受到靈界訊息,這些訊息往往包含警示內容,需要透過你轉達提醒他人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即將發生的變化。

靈敏體質者在特定場所(廟宇、喪事現場)可能感受到不適或異常現象,這些也是神明或靈界的警示,提醒他們保持謹慎或避開不良磁場。

如何確認自己是靈敏體質,確認自己身體與精神狀況是不是容易出現身體不適,

如:頭痛、胸悶、心悸、疲倦、睡眠品質差、肩頸酸痛,這些可能是感應靈界能量而產生的反應。在某些特定場所容易被干擾,容易表現出身體不適和異常感受。

能感受到一般人無法察覺的能量和異象,容易接收來自靈界、神明或祖先直覺、夢境啟示與靈感,這些訊息多為意識形態的表象,如腦海中的畫面或聲音。

靈敏感應的運作原理是在靈敏體質者的身體與靈體頻率相近,能像調頻器一樣接收靈界訊號,這種感覺並非單純的幻覺,而是靈體與肉體之間的互動。

而靈敏體質不等同於通靈或乩身,通靈者需要具備天命和靈界的授權。擁有靈敏體質不代表必須從事宗教服務,靈敏是指具備感知無形靈界訊息能力和體質。

並透過自身成為溝通管道,將神明或靈界的訊息轉達給他人,這種共鳴需要保持清淨的心境與能量場。

由於靈敏體質者的磁場較為開放,容易受到外界靈體或能量干擾,在與他人互動時,雙方的能量會流動與交換,當能量流動平衡時,彼此會感到被滋養與支持;若能量失衡,可能出現疲憊、情緒低落或溝通障礙。

乩身(又稱乩童、童乩)是民間信仰中的角色,指的是讓神明附身於身體,成為神明與信徒之間溝通的媒介。乩身在祭祀儀式中「起乩」後,會以神明的名義回答信徒的問題、傳達神明旨意,甚至進行治療或驅邪法事。乩身被視為神明的代言人,這種狀態稱為「入乩」。

乩身說話時往往不是普通人類語言,被稱為「天語」的特殊語言。需要由「桌頭」協助翻譯解讀,形成「一個乩童,一個桌頭」的搭配。

乩身通常需要經過嚴格的身心規範,如禁慾、淨身準備,並在特定時間和場所進行乩身儀式。

乩身的選擇過程是被神明選中的契機,通常乩身是神明「命定」某人擔任的職責。

許多乩身從小就接觸廟會、問神習俗,家族中有乩身或法師,對神明十分親近,容易被神明選中承擔乩身使命。或者有些乩身在經歷嚴重疾病或人生重大挫折後,求助神明而獲得痊癒,視為神明的暗示與召喚,開始擔任乩身角色。

廟方法師透過誦咒、觀察神明指示,從候選人中選出合適者,這是正式成為乩身的關鍵儀式。

被選中的乩身需接受法師指導,學習符法、咒語及儀式流程,提升靈性與技能,準備乩身職責與角色。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