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Podcast Por 淨空法師 arte de portada

福慧雙修

福慧雙修

De: 淨空法師
Escúchala gratis

師父說:聽經,是親近諸佛菩薩;熏習,一天都不能中斷!

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倡成立「淨宗學會」,其用意是正本清源。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覺悟者稱佛菩薩,迷惑為凡夫。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淨宗學會」成立的目的是推動佛陀教育,特別是淨土宗,念佛法門,尤其適合現代人修學。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十願,歸心淨土圓滿矣!

淨空法師說:「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不聽經,也就是不接受聖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就退轉了。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將講經傳播到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有時間可以反覆聽,聽多了就會開悟。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這是用經教的熏習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聽經比看經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法容易開悟。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自己修行的功夫敵不過習氣,煩惱習氣、業障太重。諸佛菩薩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你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世間一切的緣都看淡,人事物都要看淡;若一年比一年淡薄,那我們就有進步。雖然每天誦經念佛很用功,如果對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分別、執著,就毫無功夫。聽經、念佛白費勁了,只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這個很重要!

© 2025 福慧雙修
Arte
Episodios
  • 淨空法師: 環境隨著念頭轉, 六道輪迴心想生。我們能去哪一道?
    Sep 23 2025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世尊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這一句話就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了,正是大乘經裡面我們常常讀到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此地講的「心想」,由於心想不同,造業就不一樣。業雖然有三大類:身業、語業、意業,這三大類總是以意業為主宰,也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作都是隨著念頭走的。念善,這個人造的是善業;念惡,這個人造的是惡業。世出世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心想生,這是事實真相,世間人所講的真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對於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旺、世界的和平與否,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從哪裡看起?看一切眾生的心想,他想什麼。   世尊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十法界的眾生,最高的是佛法界,最下面的是地獄法界,心想固然是非常的繁雜,但是無量無邊的妄想、念頭,哪一個最重要?在一切妄念當中,我們要找到第一個妄念。第一個因素,佛告訴我們,我們從下面說起。地獄第一個業因是瞋恚、嫉妒,嫉妒、瞋恚心重,決定破壞別人的善事,自私自利的念頭非常堅固,這種心想就造成地獄這個境界。地獄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誰的心想生?自己的心想生,與別人不相干。個人造業,個人受報,任何人都不能夠代替,這個大道理我們學佛總得要首先搞清楚,我們才知道自己決定可以得救。為什麼?我不造這個惡業,我不起這個念頭。   餓鬼道第一個業因是貪心,貪而無厭。其實哪一道十惡業都具足,但是十惡裡頭偏重在哪一條,佛就用這個來說第一個業因,所以貪心變餓鬼。有人學佛,世間法放下了,貪愛佛法,他到哪裡去?還是墮餓鬼道。貪心墮餓鬼,決定不是說我把貪的對象換一換,我不貪世法了,我貪佛法,不管你世法佛法,你的貪心沒有變。所以佛在《金剛經》上勸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都不可以貪。佛法是教我們明理、教我們覺悟就好,不能在佛法裡起貪心,世出世間法起貪心都是在餓鬼道,這個要懂得。畜生道是愚痴。什麼叫愚痴?沒有智慧,顛倒黑白,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假,甚至於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是非、利害,極容易聽信謠言,心裡猶豫不決,這是畜生道,畜生愚痴。這是三惡道。   三惡道上來還有一個阿修羅道。其實阿修羅《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除了地獄裡頭沒有阿修羅,其他的四道裡頭都有,餓鬼、畜生、人道、天道,這裡頭都有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隨這一道的名稱,就不再建立,於是經上常講「五趣輪迴」,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把阿修羅算一道,通常都把天阿修羅算一道,這就在人的上面。人道第一個業因是什麼?佛跟我們講的五戒十善,人能修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所以佛常講「人身難得而易失」,這個話我們聽聽想想也不無道理,我們現在人身得到了,可是下一生能不能得人身?仔細去想想看,我們五戒做得怎麼樣?十善修得怎麼樣?如果五戒十善自己想想,不及格、不夠水平,來生人身就得不到。想想自己貪瞋痴慢跟五戒十善對比一下,如果我們五戒十善確實超過貪瞋痴的念頭,那恭喜你,來生還能得人身。假如你五戒十善跟貪瞋痴一比是不及貪瞋痴,貪瞋痴的意念很重,五戒十善很薄弱,來生決定墮惡道,這是佛給我們的警告:「人身難得而易失」。   天道要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我們想想有沒有?然後想想天上我有沒有分?新加坡的許哲居士常說,她非常有自信,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看看她的信心,「老天爺會保佑我」,死了以後決定生天,前途一片光明,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現在她念阿彌陀佛,她求生淨土,我們知道她決定往生。怎麼知道?她貪瞋痴確實沒有了、斷掉了,五戒十善、四無量心她具足,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人家何以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的障礙究竟在什麼地方,要把障礙找出來,把這些障礙消除,我們也能做到。   天道再往上面去,這當中修羅道也說一說,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也修四無量心,為什麼會變成修羅?好勝的心沒放下,樣樣都是要走在別人前面,...
    Más Menos
    37 m
  • 淨空法師: 母親的這個舉動, 不但自己消災改命, 小孩會增福增壽, 業障消除, 很好養。
    Sep 22 2025
    兒女投胎來你家,有他宿世的因緣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這是說生產的時候應該如何修福。這一類的事情,在現代衛生醫藥比過去發達,狀況比過去好轉太多了。在古時候,特別是在農村落後的這些地區,生產實在是性命交關的大事。所以佛在此地特別提出來,教給我們怎樣修學,怎樣能保住母子的平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家人關係非常密切,決定有深厚的因緣,不是偶然聚合的。因緣非常複雜,佛將這些複雜的因緣歸類,結歸四大類,這就是經上常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所以聚集成為一家人。父子兄弟姊妹,總離不開這個關係,宿世的因緣這才變成一家人,諺語裡面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這話很有道理。可是覺悟之後,你的一家人就變成法眷屬,這個好,無比的殊勝。不覺悟,這一家人是恩怨輾轉相報的一個場合,那真是叫苦不堪言。畢竟報恩的少、報怨的多,還債的少、討債的多,所以世間人的一生,所謂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我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的事實。所以兒女之來,一定要懂得他宿世的因緣。   果報是平等的,無論富貴貧賤,經裡面所舉的『剎利』,在印度過去是王族,『婆羅門』是在社會上有崇高地位的宗教家,『長者、居士』都是有福報的。底下講『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包括的範圍就很廣,將印度四姓階級統統包含在其中,我們中國人講的貧、富、貴、賤。無論哪一種身分,無論哪一種地位,生產決定是不能避免,而且生產所受的痛苦是平等的,富貴人家照顧周到一點,貧賤人家照顧差一點。總而言之,這個苦是不能夠避免的。佛教給我們方法,『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這要「早讀」。最好如果家裡人對佛法能信仰,能夠接受佛陀的教誨,應該在什麼時候讀?在懷孕的時候就讀。每一天讀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念一千聲地藏菩薩名號,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念誦,福報就很大了。縱然懷孕的小孩是來報怨的,冤家債主來的,你能夠這樣照顧他,這個怨結就化解了。你對他有恩,他就不報怨,他來感恩,轉變要從一開端。這個地方說的是最低限度要在生產七天之前,當然你提得愈早愈好。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方法,最好是能夠在懷孕的時候就讀,就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做母親的人,心平氣和,真誠恭敬,清淨平等,起心動念決定影響胎兒。現在用科學的理論來說,大家更容易明瞭,這也是屬於波動的現象。   在佛法裡面講,像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萬法都放光明,不但人身上放光,萬物都放光。其實極樂世界光明遍照,我們這個世間又何嘗不放光?假如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人物,不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光明遍照,一真法界就講不通了。哪有這個地方光特別大,那個地方沒有光,那怎麼能講得通?一定要曉得一真法界包括我們這個法界在內,不是說離開我們這個法界之後,另外有個一真法界,沒這個道理!經上講的是一樁什麼事情?那個地方光明遍照,大家都能夠親身感覺到,我們這個地方光明遍照我們沒有感覺,就這麼個道理,不是光明不照。我們為什麼沒有感覺?心不清淨,心太亂了,妄念太多了,所以這個境界你見不到;不是沒有,跟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無二無別。用現在物理的講法就很容易理解,光是什麼?光是波動產生的現象。只要動就有波,現在科學家稱之為波,我們佛家叫光,光就是波動。所有一切物質現在都知道,物質怎麼組成的?分析到最後變成原子、電子、粒子。這些基本的物質它是什麼樣狀態?是動的。佛不需要這些科學儀器,佛看得很清楚,現在最先進的儀器還觀察不到的,佛都看得很清楚。佛給我們說出這個現象,他老人家所講的委曲婉轉,說出這個真相來,沒有人相信、沒有人接受。所以那個說法就很微妙、很高明,我們稱之為善巧方便。   佛講物質現象,給我們講了四個原則,「地、水、火、風。」地水火風說的是什麼?說的是基本的物質,現在所講的基本粒子,一定有這四個現象。「地」是什麼?它是一個物象...
    Más Menos
    26 m
  • 劉素雲老師: 能忍的人力量最大, 修忍辱要走出幾個誤區!
    Sep 18 2025
    修忍辱是福報的源泉(三)學佛必須忍辱。 為什麼要忍辱?忍辱,從世間法來說,這是一個做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修養問題。從出世間法來說,它是一個了生死、出輪迴的重要修持法門。 什麼叫忍辱? 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來自什麼方面的、對自己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種種痛苦、種種侮辱,包括不發怒,不結怨, 心裡沒有惡意。這是一個很難修持的問題。別人打你,罵你, 拿種種事情冤枉你,把莫須有的罪名扣在你頭上,你應該怎 樣對待?這是一個修行上如何去除我執的問題。 《金剛經》上說:「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我們要真正明白一切法無我,關鍵是修忍辱,才能達到「三輪體空」。 即:沒有我,沒有人,也沒有別人打我罵我這件事,這樣才能了生死,出輪迴。否則就被我執障礙住了。 上面所說的,既是高深的理論問題,也是在實踐中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達到的境界。我們能真正離開我相,認識到確實無我,我只是「四大」的假合。是地、火、水、風這四 大元素湊攏來的這個軀殼。四大分離後,哪裡去找我?怪不 得我姐姐往生前告訴我:「這個肉殼殼可傻了,它啥也不知道。」能夠確認無我,當然就無人,也就沒有打你、罵你、 侮辱你這些事了。無我、無人、無事,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了。如果有我相,遇到問題就會結怨結仇,佛法講「怨親平等」,真正懂得怨和親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就不會與他人結怨結仇。這一點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修忍辱的功德很大。 下面談談修忍辱有哪些功德?我們應該怎樣修忍辱? 忍辱有利於自度度人,自行化他。 百丈禪師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這是忍辱的最佳格 言。 禪宗有這樣一個公案: 一位修行境界很高,很有德望的大禪師,他的忍辱功夫 很了不得。當地一位大護法的全家對他都非常尊敬。經常到寺院來護持供養他。這個大護法的女兒與一個男青年私通, 生下了一個孩子,父親拷打女兒,問那個男人是誰?女兒被 逼急了,對父親說,就是你最崇敬的那個和尚。父親暴跳如 雷,痛罵禪師,並把嬰兒送到禪師那裡。 禪師沒有為此申辯一句。每天出去化緣一點人奶來餵養嬰兒。無論別人怎樣議論取笑他,他一句話也不說。就一邊修行,一邊照料嬰兒。那個男青年被感動了,說出了事實真 相。大護法一家去給禪師賠禮道歉,禪師只是一笑了之。這 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禪師真正做到了「三輪體空」。 我們按忍辱的要求去做,就能培養自己的德性、人格, 也能感化別人。自行化他都要靠忍辱,這樣可以自度度人, 所以,我們待人接物,要把「忍」放在前面。 忍辱有利於持戒,有利於得定,有利於啟發智慧。「持戒就是忍辱」。因為持戒就是要求我們忍,要我們 忍受一切,平時不能忍的都應該忍,我們能夠修忍辱波羅蜜, 就不會犯戒。就是要求我們不該做的不做,真能忍的人才能 認真持戒。能夠很好持戒修行,才能得定力,才有禪定的功 夫,才能啟發智慧。所以說,戒是基礎。而持戒忍辱有密切 的關係,不能忍辱就不可能認真持戒。 忍辱有利於消除業障。 我們遇到一些苦難,以及來自別人的種種侮辱,正是消 除自己業障的好機緣。別人謾罵侮辱我們時,應該想這是幫 助我們消業障。所以,罵我們的人也正是我們的善知識。儒 家也講這個道理:「道吾惡者是吾師。」即:說我們壞話的人 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廣欽老和尚說:「我們受了別人的攻擊、批評,我們都應該 忍受。即使是冤枉,也要忍受,還要感謝他,因為他幫你消 除業障。」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是我們學習的好 榜樣。 從三世因果來說,也絕不會有無因之果。別人之所以冤 枉我、毀謗我,正是以前種下了對不起別人的因。懂得這個 道理,才不會起瞋恨心,還會感謝他,因為他幫助我消除了 業障。 忍辱能培植福德。培植福德要靠容人之量。能容人就是很大的福報,彌勒 菩薩說:「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天地都能容得下,容 人又有何難?能夠容忍就是福報的源泉。難忍能忍,更是植 種了很大的福德。從世間法來說,處事處人學會了忍辱,學 會了吃虧,也是培植福德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一個父親給兒子寫了六個字:「吃虧、受氣、耐煩。」這 六個字就是要兒子修忍辱,修耐心也是修忍辱的一個重要內 容,...
    Más Menos
    21 m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