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Podcast Por 報導者 The Reporter arte de portada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De: 報導者 The Reporter
Escúchala gratis

Obtén 3 meses por US$0.99 al mes + $20 crédito Audible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報導者 Política y Gobierno
Episodios
  • 報導者你好:十週年活動籌備幕後!行銷部構思了兩年、記者原始手稿展出、首度曝光的晚會卡司
    Nov 21 2025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2025年《報導者》10歲了,這集,邀請《報導者》行銷部主任星穎、專員古芹預告12月4日至7日登場的報導者十週年系列活動——免費開放參觀的特展、持續售票中的晚會。歡迎來找我們玩! 本集內容: 5:10 回覆聽友來訊:可以捐除濕機給報導者嗎? 7:32 讓行銷部忙碌兩年的報導者十週年活動12/4登場! 11:25為定期定額贊助者們準備的特製禮物「限量玻璃磚」 15:35報導者十歲生日願望:每月至少一萬定捐者與我們同行 17:42十週年晚會三組精彩跨界演出,請到哪些卡司? 24:18晚會限定悄悄話!想跟讀者分享什麼? 27:50讀者、聽友認親必買的周邊產品有哪些?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讀者、聽眾及贊助者們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 來賓|《報導者》行銷部主任星穎、專員古芹 製作團隊|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詹婉如(註:本張照片僅為擺拍,並未發動機車) ➤𝟭𝟮/𝟬𝟲 𝗦𝗔𝗧. 𝟭𝟵:𝟬𝟬 - 𝟮𝟭:𝟯𝟬​𝗥𝗼𝗹𝗹𝗶𝗻𝗴 𝗢𝗻 —— 報導者十週年晚會購票|https://pse.is/84zyf6 ➤「On the Ground / 在現場」系列周邊預購|https://twreporter.waca.ec/ ➤報導者十週年線上策展,點我|https://pse.is/84gmlm ➤報導者十週年紀念磚: 登記資格|凡在 12/7(日)前,具《報導者》定期定額贊助身分者,即可登記領取十週年紀念磚。 登記時間|11/24(一)12:00 ~ 12/7(日)18:30, 登記方式|請登入《報導者》官網,並至「個人專區」點選「專屬回饋」分頁,即可登記領取玻璃磚。本次回饋品數量有限,領完為止。 領取方式|您可選擇在12/4(四)~12/7(日)十週年特展期間領取,或者在展覽結束後以郵寄方式取貨。無論是親取或是郵寄,工作人員將在出貨前再次確認您的定期定額贊助身分。 📍文章回顧: 【每天我們失去5個孩子——搶救兒童高死亡率】https://pse.is/8cwnx4 📍重溫動畫: 【《報導者》品牌形象動畫:Open to the Public】https://user75784.psee.ly/8da78r 💰報導者十週年,期待你跟我們一起走下去: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33 m
  • 今天來敲婉|「齊柏林衛星」將升空:MIT元件藏產業壯志、不能說的科技護台重任
    Nov 19 2025
    11月21日凌晨2點18分,福衛八號的第一顆「齊柏林衛星」即將發射,成為台灣在太空的眼睛、執行「遙測」工作,肩負救災、農業、國土監測,以及較少被公開提及的蒐集具戰略影像的「國安」重任。 福衛八號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遙測衛星「星系」,國家太空中心預計在6年內發射6+2顆,取代已經超齡服役、福衛五號,影像從只能拍到模糊車流、進階到可辨識車輛的形狀。2031年8顆衛星全數升空後,同一地點拍攝頻率,將從目前2天1次增為每日3次,涵蓋的時間與覆蓋率都會提升,意味台灣將首次擁有可持續自主拍攝的高頻觀測能力。 台灣投入發展衛星1/4世紀,一顆衛星的研發、造價就要5億元。我們為何一定要花大錢「自製」,直接跟衛星科技更先進的國家買影像不行嗎?中國的遙測衛星科技目前發展現況是?台灣如何接招?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台灣的太空之眼:「福衛八號」進擊之路】https://pse.is/8cuwrp 【從太空元件孤兒到挑戰插足產業鏈:「福衛八號」承載的台灣太空夢與國際現實】https://pse.is/8cuwwb 【用科技實力守護台灣:「福衛八號」升空,有哪些不能言說的國安任務?】https://pse.is/8cux3w 💰報導者十週年,期待你跟我們一起走下去:https://pse.is/5953dg 👉十週年線上回顧,我們做了哪些事?https://10th.twreporter.or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3 m
  • 社會變動下的「新」台灣之子:東南亞新二代甩不開文化刻板?中國配偶子女如何面對忠誠放大鏡?
    Nov 14 2025
    在2003年前後,台灣新住民子女的出生率達到巔峰,現在的他們已經二十出頭,可能是你我的同學、或是職場上一起打滾的同事。如果他們不主動談起,也許我們都不會發現他們的背景。但是,他們為什麼不談? 昔日遭受文化歧視的「東南亞與台灣」二代子女,在新南向政策中,突然被期待成為「通往東南亞的橋梁」,但真正領受多元文化紅利的人有多少? 而被夾在地緣政治之間的兩岸婚姻子女,為避免「統戰工具」標籤,則需要花費更多力氣,證明自己愛台灣、是台灣共同體一部分。 「我就是台灣人,只是我的媽媽(爸爸) 來自於其他國家而已。」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分享61位接受訪談的「新二代」的多數認同立場。 當我們特別關注「不同之處」時,可能忽視彼此共同點——這集,邀請藍佩嘉分享「新二代」與他們的母親的田野訪談,從政策與時代變化,梳理新二代如何在社會期待的轉變下努力定位自己的身分。 05:07 台灣「新二代」的人數大概有多少?過去20年社會發生了什麼改變? 12:35 為什麼有了新政策的資源和鼓勵,「新二代」們反而內心糾結? 22:42 二代之間也不盡相同:台灣中國二代該如何自處? 30:15 「多元文化紅利」的燈塔,照亮的往往是已經上岸的人 38:19 台灣的民主社會,正處在移民政策的十字路口? 44:37 面對身分政治的尷尬,先看見真實生活的人 來賓|《成為「新二代」》作者、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陳曉威 📍延伸收聽: 【你還有中國戶口嗎?移民署清查1.2萬陸配及二代戶籍,一紙通知書背後的法律觀點與國安討論】https://pse.is/7jxz9y 📍延伸閱讀: 【在「中配二代」標籤背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的認同與真心話】https://pse.is/7jx9as 【清查1.2萬陸配及二代身分:一紙註銷中國戶口證明,同時指向安全與恐慌?】https://pse.is/7jx95t 💰報導者十週年,期待你跟我們一起走下去:https://pse.is/5953dg 👉十週年線上回顧,我們做了哪些事?https://10th.twreporter.or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50 m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