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Podcast Por 報導者 The Reporter arte de portada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De: 報導者 The Reporter
Escúchala gratis

OFERTA POR TIEMPO LIMITADO. Obtén 3 meses por US$0.99 al mes. Obtén esta oferta.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報導者 Política y Gobierno
Episodios
  • #調查報導 5元就能買到你的個資?揭祕融資產業勾結電銷、詐騙的貸款陷阱,如何破解話術與自救?
    Nov 8 2025
    「買一筆個資5塊錢而已。名字、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都有。」 「如果你曾在借錢網站留電話,一天3通~10通(借貸電銷)電話都有可能。」 在第51集,我們透過芳潔和立明(化名)的故事,一起經驗了急需用錢的時候,一通推銷電話如何讓人不知不覺簽下高利貸款。 這集,先由融資業者現身告訴我們,你的電話如何進到業者的撥打名單,怎麼確認對方是銀行還是民間融資?聽到哪些用詞要提高警覺?以及當真的必須融資借貸時可用哪些指標來分辨業者好壞? 記者婉甄近一步解析,融資公司怎麼獲利——除了萬物皆可貸、高利結構,還有業者結合運彩、詐騙讓借款人債台高築,連家庭都落入還債深淵⋯⋯這些亂象從何時開始、主管機關為何難管?哪些管道可以幫助債務人脫離陷阱? 00:28 搜尋「融資借貸」,找到的業者是好是壞? 09:10 法定利息16%,但實際上常是30~50%? 15:37 借款人為何願意白紙黑字簽下高利合約? 22:34 彩券行、感情詐騙,都是常見的借貸場景 36:03 陷入債務流沙後的三個階段 39:46 還不出錢來,可以如何解決債務? 48:20 以《金保法》管理40家融資公司,有用嗎? 受訪片段|融資業者Ziv、律師陳昭全、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 製作團隊|方德琳、藍婉甄、 陳思樺 攝影|鄭宇辰 📍回顧收聽: 【代辦抽成,高利結構!急缺錢的人,如何墜入融資話術深淵?融資亂象的背後又是如何操作?】https://bit.ly/47G4lAb 📍搭配閱讀: 【從融資租賃、無卡分期到「萬物貸」,台灣「影子銀行」崛起幕後】https://pse.is/85hfc5 【拆解融資租賃之網:一座層層分包、利益共享、出事難咎責的陰暗迷宮】https://pse.is/85hfjs 【理債,為了重整生命──她們協助「想還卻還不出來」的人,脫離借款漩渦】https://pse.is/85hfrq 【「別因急用錢而喪失警覺」──從業十年,一位債務催收員的告白與提醒】https://pse.is/85hg43 【5千融資公司納管40家:金管會「量能有限」不立專法,能解決借貸亂象?】https://pse.is/85hg96 💰支持報導者,看見更多調查報導: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51 m
  • 他們的14歲|困頓少女與賭徒爸爸:賣檳榔、當女工⋯⋯文學、戲院和一張單程車票,如何改寫苦難青春?
    Nov 6 2025
    在債務和貧困的環境中成長,如何找到前行方向? 退休校長林玫伶,在經營不善的戲院與賭桌間長大,全家曾靠包檳榔過日子;作家楊索,從小家境清寒、父親好賭,她為求出路,曾買了一張單程車票,想向啟發自己寫作的作家自薦當幫傭,換取讀書的機會。在戲院蓬勃發展的年代,電影片花和文學世界,成了兩位徬徨少女困頓青春中的微弱光亮。 「沒有人要活成勵志故事,」這集,請聽那些曾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如何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 來賓|作家楊索、退休國小校長林玫伶 製作團隊|楊惠君、陳星穎、藍婉甄、 陳思樺 攝影|蔡昕翰 📍「我的14歲」系列活動報名連結: 【黃榮村×黃少雍:青春試煉與未來實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10010224141918932346 📍延伸閱讀: 【楊索:那年,我買了一張通往異想世界的單程車票】https://bit.ly/3LL7DuB 【林玫伶:戲院、賭場、檳榔攤,我生命的另類養分】https://bit.ly/4nGjjMG 📍推薦閱讀: 《我那賭徒阿爸》https://bit.ly/4hKkY2c 《惡之幸福》https://bit.ly/4nFmVyi 《我家開戲院》https://bit.ly/4qEptQ1 《孩子精媽媽驚:運動員兒子給校長媽媽的震撼教育》https://bit.ly/3XdsPvT 《我的14歲—不完美的青春冒險,成就獨一無二的小宇宙》https://reurl.cc/korj4q 💰傳遞事實真相,為下一代發聲!支持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 h y 19 m
  • 今天來敲婉|獎勵出勤制度為何讓員工「不敢」請假?長榮空服員之死背後「合法但不一定合理」的現況
    Oct 31 2025
    *後續更新:10月31日,長榮航空與長榮航空企業工會協商,雙方達成3點共識:空服員每年度前3天的病假不扣考績,也不計入影響選班、選假、調班資格;取消空服員於旺日、旺旺日請假,會加重考績扣分的規定;取消空服員於旺日請假會直接禁止3個月選班、選假、調班資格,但不包含旺旺日(跨年和農曆春節)。 日前一名長榮空服員抱病服勤,期間身體不適加重,雖落地回台後立即就醫住院,仍不幸病逝,此事受到高度關注,讓外界看見長榮航空管理制度下,空服員們「不敢臨時請假」的勞動真實現場——只要沒有全勤,就會讓自主排班權益受損、獎金被扣。 《報導者》比較國內三大國籍航空的選班選假和調換班規定,發現長榮在「請假、特休」的管理規則相對複雜且影響勞工範圍最廣。而且不只病假,原本連「生理假」、「家庭照顧假」都會影響選班選假、調班資格,直到去年空服員提出檢舉、政府開罰後,長榮航空才取消相關管考。 沒有一個勞工應該為請病假被懲罰。長榮規劃的「出勤激勵方案」究竟怎麼規定,為何會讓空服員「不敢請假」?其他航空公司的規範又是如何?在一個空服員不幸倒下後,勞動環境會不會有改變?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抱病值勤的空服員倒下後:解析長榮以獎勵為名、使員工不敢請假的制度迷宮】https://pse.is/8a8wcd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3 m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