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今天來敲婉|間諜出沒校門口、菜市場、軍事基地外?從檢舉「可疑路人」貼文,看台灣社會焦慮核心
    Jul 11 2025
    近日,檢舉「可疑路人」的文章或照片在網路轉傳,貼文呼籲網友留意街上形跡可疑、特別是拿手機直播的人,指稱他們可能是中國來的間諜,正在搜集台灣的情資。 滿天飛的貼文裡,被拍攝的場景包括學校、公園、菜市場,還有軍事基地外,不過多數都在事後刪文、或有自稱本人親友出面澄清「誤會一場」。目前唯二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例都是跟直播拍攝學生有關,因影像內容清楚拍到孩童臉部,涉嫌違反《刑法》妨害祕密罪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法辦,一人為中國籍配偶,另一名則是台灣籍女子。 台灣社會緊張什麼?專家眼裡,「對國家安全的陌生心理」或許正是脆弱根源。這集,從「檢舉路人」現象談起,以現行法條規範釋疑「街拍」需要注意的事,從軍事角度分析其中國安疑慮高低;究竟,民眾的恐懼為何產生?它可能成為有心人士發動「認知戰」的養分嗎?我們如何在這場群眾焦慮中,不被恐懼吃掉冷靜、強化心理韌性?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我們該怕誰──直播、街拍、間諜?從國安疑雲到群眾焦慮的台灣當代現場】https://pse.is/7vcxf6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3 m
  • 在急診室只能救到底?提早「溝通死亡」不是放棄,為身體關機前提供「安寧」選項,好好和世界說再見
    Jul 9 2025
    「阿伯,如果真的太喘,你要插管嗎?」這是亞東醫院急診部醫師張閎斌與癌末病人的對話。2024年7月,台灣急診醫學會首次發布《急診安寧緩和醫療指引》,希望急診不只是反覆地搶救,也能成為病人最後跟世界好好道別之處。身為參與指引設計之一的張閎斌醫師,想透過指引帶出什麼思維? 在慌亂的急診室裡,如何告訴家屬最壞的消息?張閎斌認為,重要的不是談出結果,而是儘早開啟對話。這是過度醫療的病人,透過長年臥床、往返醫院的痛苦人生,教會他思考急救與生命意義的重要功課。 民眾可以自己決定醫療選擇!簽署不施予心肺復甦術DNR和預立醫療決定AD,有助醫療團隊明確掌握病人的想法,這些在急救時能派上用場嗎? 源自外婆臨終前面對死亡的經驗,《報導者》特約主筆陳玉梅端出「急診中如何安寧」系列報導。但在分秒必爭、搶救生命的急診室裡,「死亡」討論並不容易。報導刊出後,隨即在醫界引發討論,有醫護認為,此刻急診壅塞、人力吃緊,怎麼可能啟動善終討論、雖然值得倡議但是否太過理想? 這集,受訪者將回應讀者提問,並透過在急診室裡「談死」,看見推行急診安寧指引上路這一年來的現實困境。 來賓|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張閎斌醫師、《報導者》特約主筆陳玉梅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楊子磊 📍搭配閱讀: 【為漂流病人安置終點,急診中的「安寧」如何可求?】https://pse.is/7uzhe9 【留住最後一刻的生命品質──急診安寧顛簸前行,7大障礙待解】https://pse.is/7uzhwg 【媽媽親身教我好好送病人離開:一位急診醫師的安寧實踐之路】https://pse.is/7uzjfx 【一場急診室中的死亡:如何坐下來跟孩子談論「父母死了」】https://pse.is/7uzk97 📍重溫集數: 【善終就像擲筊?沒地方死的租客、痛到跳樓的患者、急診現場的家庭會議,那些發生在台灣的真實臨終故事】https://pse.is/7uzmka 【無床可躺、無人換藥、無法如願的插管抉擇⋯⋯騎著摩托車穿梭無數臨終家庭,安寧照護第一線的匱乏與希望】https://pse.is/7uzm4j 💰傳遞事實真相,為下一代發聲!支持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55 m
  • 他們的14歲|廁所大探險、赤腳踩百岳,聽編舞家與登山者的少年冒險,與用身體找到答案的歷程
    Jul 4 2025
    14歲的時候,你有過迷惘或夢想嗎?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登山家「阿果」呂忠翰14歲時都有過一場「大冒險」──鄭宗龍曾因為上廁所認識新朋友,一時誤入歧途、成為司法少年;被體制內教育貼上「不及格」標籤的阿果則是赤腳踏上人生第一座百岳,開啟對生命的好奇與探索。青少年時期經歷迥異的他們,都因為童年時期對身體的開發與理解,走上了用身體尋找答案的路。 這集,你會聽到,一位編舞家脊椎受傷與登山家缺氧斷片的歷程,如何推動他們「升級」?他們又如何確定自己的天賦與未來想走的路? 來賓|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極限登山家呂忠翰 製作團隊|楊惠君、陳星穎、藍婉甄、 陳思樺 攝影|蔡昕翰 📍「我的14歲」系列座談: 【矛盾少年時:白色恐怖下的青春與關懷 ft. 何榮幸、柯志明】https://reurl.cc/1OQ25V 【苦盡甘來遇見自己:從困境練出生命的韌性 ft. 楊索、林玫伶】https://reurl.cc/WO4k6x 📍2025雲門舞集《關不掉的耳朵》:https://linktr.ee/2025ALLEARS 💰傳遞事實真相,為下一代發聲!支持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 h y 25 m
  • 報導者你好:聽完節目想說……我用「爛透了」跟親友談國際、消化音樂人西進的失落、看見小宅青年的無助
    Jul 1 2025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這一集,主要想跟你分享我們的近況,首先是「儘管世界爛透了」全新改版,另一件是籌備已久的《報導者事件簿004:鳥籠時代》上架! 本集內容: ➤「爛透了」為何改版? ➤拜託多學學日韓藝人吧!聽團仔記者怎麼回? ➤千萬小宅、套房育兒,記者眼中的鳥籠現場 ➤送達聽眾耳裡的聲音速寫,還原剴剴案法庭樣貌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以下聽友、讀者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謝德、Daniel Yu、Sunny、ㄌㄌ、05閒、JiyoungJang01、Donttouchher-x1l、2251gjjyk、Amy Lin、Tina等及其他贊助者們 來賓|記者許詩愷、孔德廉 製作團隊|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 📖 《報導者事件簿004:鳥籠時代》購買連結:https://pse.is/7t9cz7 📍文章回顧: 【小宅住屋時代:鳥籠時代高房價壓縮的居住想像】https://pse.is/7t92eq 📍重溫集數: 【儘管世界爛透了|以色列空襲伊朗一週後,激戰如何影響國際局勢?美國要出兵還是要談和?】https://pse.is/7t95gh 【西進中國的台灣音樂人,是如何被蠶食鯨吞?演出前需要經過多少審查?又會如何影響台灣樂壇和社會?】https://pse.is/7t9577 【在輿論激情中報導剴剴案法庭現場:看速寫師還原關鍵場景,透視檢辯攻防如何依證據逼近真相?】https://pse.is/7t95cg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27 m
  • 為何罹難的全是年輕未婚的女工?旗津島上的「二十五淑女墓」,「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的前世今生
    Jun 27 2025
    你去過高雄旗津嗎?除了消暑清涼的海水浴場和彩虹教堂,你知道那裡曾經還有一座「二十五淑女墓」嗎? 如今,它已改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但在園內一座蓮花造型的石碑裡,仍安葬著25位女性的骨甕。她們是52年前一次渡輪意外的受害者,每一位都是未婚女性,且罹難時年齡皆在30歲以下。 為什麼罹難的全是年輕未婚的女工?她們的墓地又為什麼會轉變為政府設立的紀念公園?解嚴後的空間轉型,曾歷經哪些地方權力、婦女運動與民間信仰之間的拉鋸?見證台灣經濟奇蹟起飛的這些女工,如今又被如何「記得」呢? 來賓|《女工之死》作者 李安如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林彥伶 攝影|陳曉威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51 m
  • 今天來敲婉|全國農會選舉為何是雲林張家不會輸的戰爭?從20年連霸,看見有利當權者的選制與弊端
    Jun 25 2025
    四年一度的全國農會改選落幕,毫無意外,雲林張家今年再度稱霸: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家族支持的蕭漢俊當選新任全國農會理事長,張榮味的妹婿、雲林縣長張麗善的先生張永成第6度連任全國農會總幹事,至今已掌權20年。 過去並非没有挑戰者,只是目前農會選舉制度,如同間接為當權者打造了「不會輸的戰爭」。台灣農會分為「基層-縣市-全國」三級制,選舉從各基層農會代表開始,一步步選出全國理事長、常務監事,並任命總幹事,採行間接選舉。不是所有農民都有選舉權,《農會法》規定一家戶僅有一會員,加上想取得選舉人名冊有嚴格的30分鐘閱覽限制,讓挑戰者難以找到「對的人」拜票、闡述政見;而「一人多票」的選票方式,則讓有意操作者透過「配票」讓內定人選當選。 每逢農會選舉期間,綁樁固票、賄選傳聞不斷,政府曾多次想改革選制並加重賄選刑責,學者也提出讓所有農民直接選出農會經營團隊,但為何難以撼動?這集,我們從農會選舉投票方式開始了解。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雲林張家不會輸的戰爭:選制得利下,全國農會選舉再度稱霸】https://pse.is/7s9x88 【專訪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漢俊:「干預最少的政府最好」,只做一屆盼交棒張永成】https://pse.is/7s9x4d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5 m
  • 儘管世界爛透了|以色列空襲伊朗一週後,激戰如何影響國際局勢?美國要出兵還是要談和?
    Jun 20 2025
    台灣時間6月13日上午8點,以色列政府對伊朗展開大規模空襲,並稱之為「雄獅崛起行動」,志在剷除伊朗核武計畫。一個星期過去,戰爭持續擴大——雖然以色列軍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卻仍未完全摧毀伊朗核子設施;而伊朗儘管有數位高階指揮官遭到擊殺、軍火受損,最高領袖哈米尼依然公開宣示決不投降。 身陷加薩戰場的以色列為何執意空襲伊朗?伊朗有可能因此政權變天嗎?尚未正式表態是否出兵的川普,究竟在衡量哪些軍事或外交選項?而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反應之中,台灣該注意到哪一些政策思維的變化呢? 製作團隊|張鎮宏、賴育辰、林彥伶 📍搭配閱讀: 【以色列大空襲伊朗:轟炸核計畫設施、擊殺參謀總長,是終局之戰還是新一波亂局?】https://pse.im/7rttx5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48 m
  • 「不要這樣就算了」然後呢?#MeToo兩年後,她在部落首辦修復儀式、他憂心性騷師將復職
    Jun 17 2025
    〔本集建議未成年人由家長陪同收聽〕 今年(2025)初,我們到東部某部落參與了一場首度因#MeToo事件而舉辦的原住民儀式。過程中,做出性猥褻的行為人向倖存者、紀實漫畫家阿多道歉,並在眾人前坦承過錯,阿多也向行為人與所有參與儀式者公開訴說受到的身心傷害。 回溯到2023年,當時一句「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的影集台詞,在台灣激起 #MeToo 浪潮,眾多倖存者紛紛公開訴說壓在心底的祕密,促使立法院修正性平三法。只是說出來後,如何接住倖存者、懲罰加害人、不要再有下一位受害者,並不像影集那麼容易⋯⋯ 「難道不敢反抗是我的錯嗎?」身為生理男性的耕暉,在讀研究所期間遭指導教授長期權勢騷擾,他當時也在Facebook公開控訴,後雖進入校內性平機制,決議該師停聘一年,但隨著行為人復職倒數,系所相關公告隱去該師全名,一切似乎回到原點。2年後再看當時發文與後續效應,他想對自己與所有不管典型與否的受害人說什麼? 「不講像是3、4層地獄,講了則是18層地獄」,阿多直言說出來的過程對倖存者們來說更為痛苦,但她認為這是一個讓社會集體認識「傷害為何發生」的清創過程,期盼「羞恥必需轉向(Shame must change sides)」,受害者不該背負罪惡感。 這集,聆聽兩位自認世俗眼光中的「非完美被害人」、「非典型受害者」倖存者,分享公開MeToo兩年後,人生經歷的事。 來賓|MeToo倖存者Adoor Yeh(阿多)、林耕暉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攝影|余志偉 📍搭配閱讀: 【遲來的台灣#MeToo運動,揭開疤痕後怎麼走下去?】https://pse.is/7r3vcw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