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快樂天堂 一首兒歌,感動30年! 台灣第一場跨年演唱會、最強天后陣容、為動物發聲的音樂奇蹟!
    Jul 16 2025

    每當聽到「快樂天堂」,你會想到什麼?是遊樂園裡的歡笑?還是童年裡那首溫柔的旋律?1986年,台北圓山動物園即將搬遷至木柵,滾石唱片決定用音樂為動物們送行,也為台灣社會種下關懷與保育的種子。於是,一首集合了眾星、為動物發聲的《快樂天堂》,誕生了。
    那不只是一首兒歌,而是一場時代的集體記憶。這首歌,承載著我們童年裡的快樂,也啟動了一整個世代對環境與生命的重新思考。
    圓山動物園的空間早已不敷使用,搬遷過程需要的不只是工程,更需要全台灣人的支持與關注。當年還沒有環保意識的社會裡,有人用香菸燙傷小熊、用彈弓射傷大象,這些悲傷的故事催生了新的動物園,也催生了《快樂天堂》。
    這首歌由滾石唱片動員旗下歌手共同演唱,融合童趣與正能量,歌詞寫道:「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那是一種跨越人與動物、跨越悲傷與希望的溫暖力量。
    1986年跨年夜,滾石在台北舉辦了台灣史上第一場真正的跨年演唱會。幾乎所有《快樂天堂》的演唱者全數登台,包括張艾嘉、潘越雲、李宗盛、周華健、齊豫、黃韻玲……這不只是演出,更是一場公益與音樂交織的奇蹟。
    當全場一起倒數迎接1987年,快樂與希望的聲音,從舞台傳到大街小巷。滾石當時才成立四年,卻已經把音樂變成一場社會運動。
    這張專輯不只有主打歌《快樂天堂》,還有《讓它自由》《大地旋律》《鯨》等以動物為主角的創作。填詞人包括許多文壇大師,音樂風格新穎摩登,跨界又充滿童心,展現出音樂結合公益的無限可能。
    這樣的企劃,三十年後仍難以複製。它是音樂與社會責任的結合,更是整個世代的情感記憶。
    2021年,張艾嘉再度召集十位華語天后,推出《快樂天堂2021》致青春版。她說:「青春就該擁有不顧一切的行動力」。這首歌,再次喚醒我們對希望的記憶。
    從孩子到大人,《快樂天堂》一直提醒我們:生命都有哭有笑、有悲傷,但我們都「擁有同樣的陽光」。這首歌,是台灣音樂最柔軟卻最堅定的聲音。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6 m
  •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伍思凱 🔥「哈利波特唱這首歌爆紅?原來背後有洋蔥…」 🎧「90年代情歌怎麼變成2025迷因王?」 🧠「這句『我的寂寞逃不過你的眼睛』…你記得嗎?」 🎹「創作人被當面羞辱後,寫出金曲神作」 👑「華語情歌王者伍思凱,用一首歌打破金曲魔咒」
    Jul 14 2025

    這首「90年代情歌神曲」靠迷因重返巔峰?你絕對聽過!
    最近在 TikTok 上,你一定刷到過:哈利波特、三國角色、甚至英叔化身DJ,一邊搖頭晃腦刷盤,一邊唱著:「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是不是詭異到讓你笑出聲?這不是惡搞,而是透過AI口型、剪輯混搭技術,讓這首原本90年代的經典情歌,一夕之間變成2025最紅的迷因神曲。而這背後的主角——不是誰,是華語創作才子:伍思凱!
    從AI迷因燒回經典,我們先來認識這首歌真正的原貌。《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出自1990年伍思凱的同名專輯,當年是紅遍大街小巷的情歌金曲。他作詞、作曲、編曲、製作一手包辦,還是電影《沙灘仔與周師奶》的主題曲。靈感來自他與初戀女友分手後遠赴美國的孤單心情,卻轉念想為歌迷寫一首溫暖的歌,也因此誕生這句經典告白:「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的寂寞逃不過你的眼睛。」
    而伍思凱這號人物,可不是偶然爆紅。他從小學開始學鋼琴,高中組樂團巡演,大學時窮到分期買MIDI合成器,甚至被前輩當眾羞辱節奏感差,卻轉頭苦練到Live House口碑傳遍台北。他的創作之路,一路從被退稿、參軍、再到拿下第一屆金曲新人獎,最後憑這首歌打破「金曲新人魔咒」,成為華語樂壇永不褪色的名字。
    更厲害的是,伍思凱不只寫歌給自己,還寫給別人。你知道張學友的《情網》、張信哲的《且行且珍惜》、劉德華的《愛的連線》,全都出自他筆下嗎?甚至《且行且珍惜》這首歌,還因為他幫張信哲重新編改,一躍成為畢業生指定合唱曲,「且行且珍惜」也成了流行語。他的才華不只限於音樂創作,更不斷進修,包括去美國、西班牙、上海進修音樂、製作、公關,甚至連碩士學位都不放過。
    這次的AI迷因版,雖然讓人笑破肚皮,但也意外勾起了大家對一首好歌的記憶。而《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樣的作品,不只是一段旋律,更是一種陪伴的記憶、一種情感的寄託。在這個特別的時代,或許我們也需要一份「特別的愛」,給那些一直陪在身邊的人。把這首歌重聽一次,你會發現,它從來沒離開過。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伍思凱 #迷因神曲 #AI口型 #情歌經典 #華語金曲 #回憶殺 #DJ迷因 #90年代神曲 #張學友 #張信哲 #音樂故事 #TikTok迷因 #華語音樂 #感動重播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22 m
  • #浮誇 #陳奕迅 #林志炫 「這不是浮誇,是思念」 「一首歌,悼念張國榮」 「多年後再聽《浮誇》,才明白它有多痛」
    Jul 11 2025

    《浮誇》的背後不是浮誇,而是痛
    2005年,陳奕迅推出專輯《U87》,這張被譽為「千禧年廣東歌最重要的唱片之一」,不只刷新了香港樂壇的聆聽尺度,更在歌曲《夕陽無限好》和《浮誇》中,悄悄寫下對兩位殿堂級人物——梅艷芳與張國榮的深沉告別。你或許聽過這些歌,但你未必知道,它們原來是愛與悼念的化身,是一段音樂人對逝者最誠懇的告白。
    但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浮誇》。這首歌原名《Depression》,是作曲人C.Y. Kong在倫敦聽到張國榮離世的消息後,情緒崩潰寫下的旋律。那一年,張國榮因抑鬱症自殺離開世界。Kong說,這首曲原本就不打算讓別人唱,但陳奕迅想唱,而黃偉文的歌詞,從未提張國榮的名字,卻讓整首歌成了集體記憶裡的哀歌。悲傷從沒說破,卻無人不懂。
    黃偉文筆下的《浮誇》,其實講的是一個「被冷落的邊緣人」,為了被看見而大吼大叫。那是張國榮的故事嗎?不是。但這種為求存在而放大的痛苦,與哥哥的離去有某種隱隱的重合。在這個誇張搏出位的時代,浮誇不再是誇張表演,而是情緒的警鐘。Wyman說,若一直用病態方式追求目光,終究會迷失自己。這首歌的成功,不只是旋律與唱功,更是因為它唱中了社會的空虛與恐懼。
    而陳奕迅也因《浮誇》真正封神。2014年在韓國MAMA大獎演出這首歌,他沒有舞群,沒有燈光特效,單憑聲音震撼全場。他唱的不只是音階,是情緒,是瘋狂裡的寂寞,是在人群中呼喊「請你收我做場景」的絕望。觀眾集體跟唱,那是浮誇的盡頭,也是共鳴的開始。這首歌後來被無數歌手翻唱,成為比賽指定曲目,卻很少有人能唱出那種邊緣人的吶喊感。
    《U87》是一張告別的唱片,也是重生的起點。梅艷芳與張國榮離去後,林夕開始寫更溫柔的歌,《黑擇明》是寫給張國榮的、未被唱出的遺作,黃偉文則以《低調》回應《浮誇》,提醒世界低調之美。而陳奕迅,則在這些記憶裡持續成長,繼續唱著屬於他們,也屬於我們的歌。因為一首歌,從來不只是旋律,是一代人的悲歡交會,是時代的溫度。
    #浮誇 #陳奕迅 #張國榮 #梅艷芳 #U87 #華語經典 #黃偉文 #林夕 #致敬傳奇 #粵語金曲 #MAMA現場 #千禧經典 #樂壇傳承 #感動金曲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5 m
  • #周華健 #朋友 🎓畢業一定會播的神曲 🎤周華健《朋友》背後的真相 💔一首沒人指定的歌,最懂它的那個人唱了
    Jul 9 2025

    🎤一首「朋友」,撐起我們所有人的青春回憶
    有沒有一首歌,你一聽到旋律,眼淚就差點掉下來?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這句歌詞一出現,全班開始爆唱,眼眶泛紅,不管是小學畢業、國中散會,還是大學最後一場晚會,它永遠是背景音。
    這首歌叫做〈朋友〉,出自1997年周華健的同名專輯。它不是那種炫技的高音歌,也沒有複雜和聲和混音技巧,它靠的是一句一句打進心裡的真話。「一句話 一輩子 一生情 一杯酒」——簡單,卻足夠讓人記一輩子。
    其實你可能不知道,這首歌本來根本沒打算給誰唱。
    詞曲作者劉思銘和劉志宏,原本只是想寫給自己朋友的一首紀念曲。他們的Demo在音樂圈中傳了一下,沒想到剛好傳到周華健耳裡,他一聽完馬上說:「這首我來唱,好嗎?」就這樣,一首「沒人指定的歌」,遇上了一個最懂它的歌手。
    你說這不是命運嗎?那個時候的周華健,正好紅到最高點。他已經唱紅了〈讓我歡喜讓我憂〉、〈花心〉、〈愛相隨〉,但〈朋友〉,卻是那首,所有人都默默收藏在心裡、不一定常聽,但永遠都記得的那一首。
    我們之所以那麼愛這首歌,不只是旋律好聽,而是它真的唱出「朋友」到底是什麼。
    誰沒有過吵架、誤會、沉默好幾年不聯絡?可是一通電話、一句問候、甚至在你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有個人沒說什麼,就默默陪著你,那就是朋友。
    歌詞裡唱「不曾孤單過 一聲朋友 你會懂」真的太準了。你可能忘記過去喝了幾次酒、玩過幾場局,但你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在你哭的時候伸手遞紙巾、你沒說話也知道你累的那個人。
    而這首歌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也和那個時代的背景有關。
    1997年,華語流行音樂進入最繁盛的年代,大眾的耳朵還沒有被短影音分散,大家會反覆聽一整張專輯、會記得一首歌的前奏、會為了一句歌詞做筆記。
    而那時候的周華健,不只是紅,而是「國民歌王」的級別。正能量、陽光、溫暖,是他一直的標誌。他的聲音裡沒有什麼憂鬱或高傲,只有誠懇。所以當他唱起〈朋友〉,不是唱給粉絲聽,而是像一個老同學、老兄弟,對你說:「嘿,這些年我們走過的路,我都記得。」
    很多人說,〈朋友〉是畢業歌,但我覺得它不只是畢業歌。
    它是離開職場前送給同事的歌,是走過人生低谷後重逢的歌,是爸爸媽媽年輕時聽的歌,也會是你未來孩子成長中會聽到的那首老歌。
    那個年代過去了,但有些歌就是這樣,會一直傳下去。就像你心裡那幾個人,不常聯絡了,但你知道,只要一聲「朋友」,對方一定會懂。

    #周華健 #朋友 #畢業神曲 #經典老歌 #友情的力量 #華語樂壇 #懷舊金曲 #90年代回憶 #國民歌王 #唱進心裡的歌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6 m
  • #李香蘭 #張學友 #玉置浩二 #秋意濃 從一首歌,讀懂一個女人的寂寞與身不由己-這是《李香蘭》的傳奇。這不是情歌,是一段歷史悲劇!
    Jul 7 2025

    《李香蘭》:一首歌,一段身不由己的生命旋律
    張學友的《李香蘭》,不只是首動聽的經典粵語歌,更像是一封寫給歷史深處的情書。它以溫柔婉轉的旋律與深沉情感,把聽者引入一段混雜著愛、迷惘與身分錯置的傳奇人生。這首歌改編自日本音樂人玉置浩二的作品《不要走》,原為1989年中日合拍電視劇《再見!李香蘭》的片尾曲。在張學友深情的詮釋下,這段歷史中的複雜情感被唱成一曲跨越語言與國界的時代悲歌。
    她是日本人,也是中國人;她是歌姬、明星、政治家,更是時代悲劇的縮影。從張學友的經典《李香蘭》,走進山口淑子的一生——愛與身份的糾纏,寂寞卻震撼人心。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李香蘭 #張學友 #粵語金曲 #山口淑子 #華語經典 #懷舊神曲 #歷史故事 #玉置浩二 #秋意濃 #傳奇女人 #時代悲劇 #音樂背後的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26 m
  • #丁香花 #唐磊〈丁香花〉的真相:網傳曾夢捷,其實不存在? 一首歌,改變一生:IT男唐磊與《丁香花》的宿命 從網路爆紅到高校教授,《丁香花》唱了二十年還在紅?
    Jul 4 2025

    🌸《丁香花》:一首唱進千萬人青春記憶的歌,它背後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嗎?
    當你第一次聽到《丁香花》的時候,是否也像許多人一樣,以為這是一首為愛殉情的歌曲?
    是否也曾被那個名叫「曾夢捷」的淒美傳說感動得潸然淚下?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一切……其實並不是真的。
    一、從網路紅歌到全民傳唱:它是怎麼紅起來的?
    2002年,《丁香花》還只是個在網路上默默流傳的作品,沒想到2004年正式收錄進唐磊同名專輯後,瞬間引爆整個華語世界的情感共鳴,成為「感動中國」的代表作之一。
    簡單的吉他、真摯的旋律,一開口就像把人拉回那個校園裡最純粹、也最遺憾的青春片段。
    二、誰是「丁香花女孩」?傳說中的曾夢捷,真實存在嗎?
    網路上盛傳:她是一位多病卻堅強的少女,與唐磊透過網路相識,鼓勵他創作,最後不敵病魔辭世。他為她寫下這首永恆的歌。這個故事甚至登上《讀者》雜誌,讓無數人淚流滿面。
    但令人驚訝的是——唐磊親自否認了這一切。他從未認識過這位「丁香花女孩」,這一切只是感性大眾與媒體幻想出來的動人傳說。
    三、真正的靈感來源:一段好友的哀痛記憶
    事實上,《丁香花》是唐磊為他最好的朋友雷競所寫。雷競的女友在大學時期不幸車禍身亡,這段愛情的殘缺與痛楚深深觸動了唐磊的心。他將這份惋惜、這份寄託,用音樂的方式留下——為了替好友記錄,也為了提醒我們:珍惜眼前人,別等失去才懂得後悔。
    四、從IT工程師到音樂人:一首歌改變一生
    你能想像嗎?寫出這首歌的人,原本是一名寫程式的IT工程師。因《丁香花》爆紅,他登上《我是中國星》奪得總冠軍,正式踏入音樂圈。然而,隨著唱片業的式微,他也面臨過眾多失落與轉型的難關。最後,他選擇回到母校——濟南大學,成為現代音樂系主任,從傳奇歌手轉為一名栽培未來的實戰派老師。
    五、一首歌的壽命能有多久?
    有人酸他「唱一輩子只靠一首歌」,也有人說他過度消費《丁香花》。但唐磊卻笑著說:「如果沒有這首歌,我可能還在寫程式。」
    他知道自己的幸運,也懂得這首歌不只是他的代表作,而是千萬人青春、哀傷與珍惜的記憶出口。這首歌不會老,因為人們總會在某一刻,再次想起那個曾經「走了很遠的人」。
    #丁香花 #唐磊 #網路民謠 #青春記憶 #音樂背後的故事 #失去與珍惜 #民謠經典 #感動中國 #曾夢捷謠言 #宇菲音樂筆記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5 m
  • #素蘭小姐要出嫁 從漁夫的吶喊到台灣的新娘──你不知道的〈素蘭小姐要出嫁〉祕史 原來索朗就是素蘭?這首歌背後,藏著一場文化魔術 嘿咻落蓋咻:從北海道到台南的婚禮奇想曲
    Jul 2 2025

    你知道那句「素蘭素蘭欲出嫁啊欲出嫁啊,素蘭」其實是從一首日本漁夫吆喝的勞動歌變來的嗎?這段旋律,為什麼會從北國寒海裡的漁船,飄洋過海,搖身一變,成為台灣庙會裡新娘出嫁的代表曲目?

    在台語歌曲被壓縮的年代,唱片公司為了省錢、也為了生存,發展出一種特別的做法──借旋律,重填詞。
    但《素蘭小姐要出嫁》不只是「抄旋律」,而是完全重新講了一個屬於台灣的故事。從日本民謠《索朗節》出發,轉譯成了一首既有台灣情感又保留節奏張力的台語歌謠。這種轉換,是純粹技術操作,還是文化創造的奇蹟?

    原來,「索朗」其實就是北海道漁夫齊聲吶喊的聲音,用來團結氣勢、迎戰大海。在台灣,這句「索朗」被音譯成「素蘭」,不再是海的力量,而是新娘的名字──一場文化戲法,瞬間完成!

    但這場戲法,不只是語音轉換,而是情緒的轉向。原本的生命搏鬥,變成了感情告白與祝福的矛盾對唱。

    這首歌不只紅在收音機裡,它甚至走上街頭,變成了台灣獨創的民間陣頭文化──「素蘭出嫁陣」。
    扮媒婆的、扛花轎的、挑尿桶的、揮舞武士刀的保鑣,甚至穿著日式服裝走進台灣廟會!

    你可能想不到,這個熱鬧鬧的表演,其實是來自北海道的船歌與青春舞祭。是庙會?還是跨文化的奇幻劇場?

    而那首原版的《索朗節》,在1990年代的北海道,再次爆紅!來自全世界的舞者穿上特色服裝跳舞、吶喊、打鼓,在札幌街頭奔放演出,將這首歌推上國際舞台。甚至在日本青春劇《金八老師》中,都成為文化祭的壓軸舞蹈。

    從北海道到台灣、再回日本,這段音樂旅程,橫跨時間與語言,竟然都靠一首「索朗」串起來。
    #素蘭小姐要出嫁 #台語歌謠 #索朗節 #文化翻譯 #庙會陣頭 #台灣音樂史 #宇菲推薦 #Podcast推薦 #經典台語歌 #跨文化故事 #葉啟田 #伍佰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8 m
  • #何日君再來 #鄧麗君 三地禁歌為何紅遍全球? 為什麼《何日君再來》能感動世界? 原來這首歌,背後藏著戰爭與記憶的秘密
    Jun 30 2025

    《何日君再來》:一首歌,為何讓三個政權都怕了它?
    你知道嗎?有一首歌,曾經在中國大陸、台灣、甚至日治時期的台灣,三地都曾被列為「禁歌」。而它的旋律卻一直穿透時代、政治與戰火,流傳到今天,成了整個華人世界的共同記憶。這首歌叫做——《何日君再來》。它原本是1937年上海的一部電影插曲,只是一首普通的情歌,卻在亂世中變成了無數人對「離別」與「無常」的情緒出口。你有聽過這首歌的真正故事嗎?今天,就帶你一起走進它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首歌的誕生背景很特別。它出自電影《三星伴月》,由黃嘉謨作詞、劉雪庵作曲,最早由周璇演唱。那時正逢抗戰爆發,原本只是兒女情長的歌詞,在「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的旋律中,卻唱出一種時代的悲涼。不久後,日本籍歌手李香蘭也翻唱了這首歌,不只唱中文版本,還出了日文版《いつの日君帰る》,在當時的日本與台灣迅速紅遍街頭巷尾。但她的身分——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也成了另一個時代的懸念…
    到了1949年後,《何日君再來》就徹底被「政治化」了。在台灣,因為「君」字被解讀成「軍」,被視為暗示「共軍會再來」,結果被國民黨政府查禁。在中國大陸,則被說成「日軍會再來」,說它是賣國歌曲,連作曲家劉雪庵都因此被打成右派。這首歌從此成為禁忌的象徵,甚至變成了「危險思想」的代名詞。你能想像一首離別情歌,會讓政府這麼害怕嗎?
    直到1978年,鄧麗君的重新詮釋,才讓《何日君再來》真正「重生」。她去掉了原曲中部分歌詞,留下最有情緒張力的一段,用更柔美卻堅定的聲音,把它變成一首「純粹的情歌」。台灣當時還是戒嚴年代,鄧麗君卻靠著這首歌,成了軍中最受歡迎的聲音;而在中國大陸,她的歌甚至在黑市偷偷流傳,成為文革後第一代年輕人找回情感與自由的象徵。一首歌,改變兩地的心靈狀態,這力量你信嗎?
    而更神奇的是,《何日君再來》後來還成為亞洲文化共鳴的象徵。不只華語地區,日本、韓國、泰國、甚至歐美,都有人翻唱、改編。從李香蘭、鄧麗君,到馬友友、Anna Rive,每個人都用不同語言,把這首歌唱進了世界人的心裡。《何日君再來》已經不只是一首情歌,而是集體記憶的載體,戰爭與和平的回音。它提醒我們:哪怕歷史再殘酷,音樂總能留下希望。
    #何日君再來 #禁歌故事 #鄧麗君 #華語金曲 #歷史的眼淚
    #文化創傷 #音樂療癒 #東亞共同記憶 #戰爭與情歌 #經典重生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ás Menos
    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