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誇 #陳奕迅 #林志炫 「這不是浮誇,是思念」 「一首歌,悼念張國榮」 「多年後再聽《浮誇》,才明白它有多痛」 Podcast Por  arte de portada

#浮誇 #陳奕迅 #林志炫 「這不是浮誇,是思念」 「一首歌,悼念張國榮」 「多年後再聽《浮誇》,才明白它有多痛」

#浮誇 #陳奕迅 #林志炫 「這不是浮誇,是思念」 「一首歌,悼念張國榮」 「多年後再聽《浮誇》,才明白它有多痛」

Escúchala gratis

Ver detalles del espectáculo

《浮誇》的背後不是浮誇,而是痛
2005年,陳奕迅推出專輯《U87》,這張被譽為「千禧年廣東歌最重要的唱片之一」,不只刷新了香港樂壇的聆聽尺度,更在歌曲《夕陽無限好》和《浮誇》中,悄悄寫下對兩位殿堂級人物——梅艷芳與張國榮的深沉告別。你或許聽過這些歌,但你未必知道,它們原來是愛與悼念的化身,是一段音樂人對逝者最誠懇的告白。
但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浮誇》。這首歌原名《Depression》,是作曲人C.Y. Kong在倫敦聽到張國榮離世的消息後,情緒崩潰寫下的旋律。那一年,張國榮因抑鬱症自殺離開世界。Kong說,這首曲原本就不打算讓別人唱,但陳奕迅想唱,而黃偉文的歌詞,從未提張國榮的名字,卻讓整首歌成了集體記憶裡的哀歌。悲傷從沒說破,卻無人不懂。
黃偉文筆下的《浮誇》,其實講的是一個「被冷落的邊緣人」,為了被看見而大吼大叫。那是張國榮的故事嗎?不是。但這種為求存在而放大的痛苦,與哥哥的離去有某種隱隱的重合。在這個誇張搏出位的時代,浮誇不再是誇張表演,而是情緒的警鐘。Wyman說,若一直用病態方式追求目光,終究會迷失自己。這首歌的成功,不只是旋律與唱功,更是因為它唱中了社會的空虛與恐懼。
而陳奕迅也因《浮誇》真正封神。2014年在韓國MAMA大獎演出這首歌,他沒有舞群,沒有燈光特效,單憑聲音震撼全場。他唱的不只是音階,是情緒,是瘋狂裡的寂寞,是在人群中呼喊「請你收我做場景」的絕望。觀眾集體跟唱,那是浮誇的盡頭,也是共鳴的開始。這首歌後來被無數歌手翻唱,成為比賽指定曲目,卻很少有人能唱出那種邊緣人的吶喊感。
《U87》是一張告別的唱片,也是重生的起點。梅艷芳與張國榮離去後,林夕開始寫更溫柔的歌,《黑擇明》是寫給張國榮的、未被唱出的遺作,黃偉文則以《低調》回應《浮誇》,提醒世界低調之美。而陳奕迅,則在這些記憶裡持續成長,繼續唱著屬於他們,也屬於我們的歌。因為一首歌,從來不只是旋律,是一代人的悲歡交會,是時代的溫度。
#浮誇 #陳奕迅 #張國榮 #梅艷芳 #U87 #華語經典 #黃偉文 #林夕 #致敬傳奇 #粵語金曲 #MAMA現場 #千禧經典 #樂壇傳承 #感動金曲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u9j2abhxx08225q7ajqow/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