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ios

  • EP13-破解癌症復發關鍵:老化細胞釋放的免疫訊號
    Jul 31 2025
    這篇在2025年3月發表在 Cancer Research 上的論文顯示,在癌症治療後,部分癌細胞會進入「老化狀態」,雖不再分裂卻仍存活,成為潛在的復發來源。這篇研究發現,老化細胞會釋放一種特殊的細胞外囊泡(senEV),主動發送「清除我」的訊號。這些囊泡能吸引抗原呈現細胞(APCs)與 TH17 T細胞,引發免疫清除反應,有效預防腫瘤復發。若阻斷senEV釋放,老化細胞反而逃過監控並轉化為腫瘤。研究也確認,senEV中含有六種特定蛋白,為免疫系統辨識老化細胞所必須。這項發現首次證明,senEV是老化細胞與免疫系統溝通的關鍵橋樑,未來可能應用於癌症復發風險預測、生物標記開發與新型免疫療法設計,為癌症治療後的清除機制開啟新篇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30 m
  • EP12-用自己的細胞救肝臟:Nature Medicine 發表巨噬細胞治療肝硬化臨床試驗
    Jul 17 2025
    這項2025年3月發表於 Nature Medicine 的第二期臨床試驗,探討自體單核巨噬細胞(autologous macrophage)治療補償期肝硬化的安全性與潛在療效。51 名 MELD 分數介於 10–17 的成人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一次或三次細胞輸注,並與接受標準照護的對照組比較。第 90 天 MELD 分數變化雖呈下降趨勢(ΔMELD −0.87),但未達統計意義(P=0.06)。然而,治療組無任何肝相關重症或死亡事件,相反的對照組出現 4 起肝相關重症與 3 起死亡。雖未觀察到明顯纖維化生物標記或生活品質改善,但治療組在短期內顯示抗發炎細胞激素IL-13、IL-15上升,促發炎激素IL-1β 下降,顯示潛在免疫調節效應。研究證實該療法的安全性,並指出其可能降低肝硬化臨床惡化的風險,值得進一步大規模研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31 m
  • EP11-最新生命科學發現:癌細胞吃糖的方式,等於轉移侵略性
    Jul 3 2025
    2025年4月發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科學家利用同位素葡萄糖標記將近90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歷經11年的臨床實驗證實,一直以來認為癌細胞不會利用一般細胞使用的高效率轉換來產生能量是錯誤的。不僅如此,愈懂得利用這種能量產生方式的癌細胞,其轉移侵略性也愈強,造成的死亡率也愈高。同時,當科學家將一種可以阻斷這種高效率能量轉換機制的藥注入原位癌中,雖然腫瘤本身不會縮小,但卻大大降低癌細胞的轉移。這種高效率葡萄糖的代謝方式可以拿來準確預測腫瘤的轉移能力,同時其阻斷劑可以成為有效抑制轉移的新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31 m
  • EP10-168斷食減肥法的科學基礎:自噬反應
    Jun 5 2025
    十多年前,兩篇以恆河猴作為實驗模型的研究,分別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這兩項獨立實驗不約而同探討「熱量限制」對靈長類動物的全身機能是否帶來顯著益處,包括代謝、老化速度、疾病風險等。研究結果發現,實施熱量限制的恆河猴,普遍擁有更佳的代謝狀態、更低的疾病風險、壽命也更長,整體精神狀態與毛髮光澤都優於自由進食的對照組。直到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人們才理解背後的關鍵機制——「自噬作用(autophagy)」。這項細胞自我清理與再利用的機制,不僅與延緩老化有關,也成為當今風行的「168間歇性斷食法」的科學基礎。本集邀請您一起來深入了解諾貝爾獎肯定的「自噬作用」,以及它如何與減重策略相輔相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47 m
  • EP09-身心靈療癒是科學?還是玄學?從科學角度拆解熱門療癒法
    May 29 2025
    最近走到哪裡,幾乎都能看到「身心靈療癒」這五個字。可是,身心靈療癒到底在療癒什麼?它真的有科學根據嗎?還是只是另一種披著神祕外衣的迷信?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身心靈療癒課程與治療方式,到底該怎麼判斷,哪一種才最適合自己?曦旳不僅在國際藥廠累積多年專業經驗,也對身心靈療癒有深入的探索。今天,就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聊聊:什麼是廣義的身心靈療癒?它對個人和社會究竟帶來了哪些正面的影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41 m
  • EP08-破除「腎功能」不可回復的迷思
    May 22 2025
    根據2021年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約有12%的人口罹患慢性腎臟病,血液透析患者高達8萬8千人,洗腎盛行率高居全球之冠。腎臟疾病多年來穩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九名。造成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很多,包括三高引發的慢性病,以及因健保制度健全而導致的藥物過度使用,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傷害了腎功能。在西方醫學的觀點中,腎功能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當腎功能低於10%,病人往往被迫開始洗腎。然而,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某些傳統中草藥具有促進腎功能回復的潛力。中草藥萃取「御富通」已在臨床證實能有效提升腎絲球過濾率,並於今年發表與高雄榮總及長庚醫院合作的臨床研究成果。本集邀請「御富通」發明人林枝輝藥師,帶我們一探究竟:腎功能的恢復,真的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58 m
  • EP07-不是等死—了解「安寧照護」的真正意義
    May 15 2025
    人們常說:「要把握當下,因為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永遠無法預料。」但如果有一天,我們被提前告知生命將在不久後畫下句點,而且在「下車」之前,生理機能將急速衰退,甚至伴隨著日益加劇的痛苦——那麼,對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來說,該如何走完這最後一哩路,往往成了一道艱難的課題。台灣的安寧照護至今已經走過25個年頭。本集,我們邀請到推動台灣第一間安寧病房、安寧療護的重要推手——楊友華醫師,與我們分享他當年將安寧照護引進台灣的心路歷程,以及安寧照護真正的精神與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36 m
  • EP06-那一年的SARS封院,我在裡面
    May 8 2025
    2003年,台灣面臨史上最嚴峻的傳染病危機。當時中國選擇隱瞞疫情,台灣又缺乏防疫實戰經驗,整個上半年,全台籠罩在SARS帶來的恐懼與死亡陰影中。更雪上加霜的是,在中央與地方的政治角力、以及不夠專業的防疫決策下,一連串錯誤政策,竟意外成為另一把殺人的刀。4月24日,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被粗暴下令全面封院。在沒有完善配套、物資嚴重短缺的情況下,超過一千名醫護、病患與家屬,直接被困在病毒濃度極高的空間裡,相互感染。醫護人員體力透支,一個接一個被病毒擊倒——這是天災?還是人禍?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留下的衝擊至今餘波蕩漾,近年也成為影視作品取材的熱門題材。本集,我們特別邀請到當年在第二間被下令封院的仁濟醫院擔任藥師的美如,來分享那些當時外界難以得知的真實情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ás Menos
    1 h y 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