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18:老年人在做決策時,會不會聽從別人的建議? Podcast Por  arte de portada

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18:老年人在做決策時,會不會聽從別人的建議?

杏仁哥 vs. 海馬妹 EP18:老年人在做決策時,會不會聽從別人的建議?

Escúchala gratis

Ver detalles del espectáculo
OFERTA POR TIEMPO LIMITADO. Obtén 3 meses por US$0.99 al mes. Obtén esta oferta.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尤其在人生下半場更顯重要的主題:老年人在做決策時,會不會聽從別人的建議?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其實背後藏著許多耐人尋味的心理學發現。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者每天要面對的決策五花八門:從醫療選擇、財務規劃,到居住安排,建議的品質與接受程度,都會深深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與自主性。 過去的研究大多在實驗室裡進行,例如讓參與者猜硬幣數量,這雖然能精準控制變因,卻缺乏真實生活的情境感。這次研究者採用了 經驗取樣法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ESM),直接追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與情緒反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洞察。 研究找來 117 位 21 至 76 歲的參與者,連續 10 天、每天 3 次,透過手機問卷記錄他們的情緒狀態、最近的決策內容、是否有人給予建議、和對方的親密度、以及建議採納的程度與滿意度。這種設計讓研究更貼近現實,而非紙上談兵。 結果發現: 年齡本身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情緒狀態才是影響老年人是否更容易接受建議的主要原因。當心情越正向,長者就越傾向聽取建議。 至於我們以為的重要變數——「給建議者的親密度」——其實並不顯著。也就是說,不一定因為對方是親友,長者就會更願意聽從。 最後,無論年齡大小,只要是在心情愉快的狀態下接受建議,大家普遍對自己的決策更滿意。 這些發現推翻了過去「老年人聽從建議主要是因為重視親密關係」的假設,反而凸顯了 正向情緒在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角色。它提醒我們:若要協助長輩做出合適的選擇,或許在「什麼時候給建議」比「誰來給建議」更重要。當然,這也帶來潛在風險——心情太好時,長者可能更容易接受錯誤的建議。 對醫療人員、社工、甚至政策制定者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啟示:理解情緒如何影響長者的建議採納,不僅能提升決策品質,也能避免潛在的誤導與依賴。 📚 參考文獻 Leon, T., Weidemann, G., Kneebone, I. I., & Bailey, P. E. (2025). Age, affect, and social closeness: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of advice-taking across the adult lifespan. Emo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emo000156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