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此花 Podcast Por Jessie arte de portada

来看此花

来看此花

De: Jessie
Escúchala gratis

Acerca de esta escucha

来看此花,照见自心。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打破限制性思维,探寻正知、正念与正见。

任由心灵,行于自在之途。

Desarrollo Personal Éxito Personal
Episodios
  • 当我们在做高考志愿选择时,到底在选择什么?
    Jun 25 2025

    即使起点是一次不完美的选择,也能抵达热爱的职业人生。本期播客邀请了我的好朋友冰雁,听她从长期主义来聊一聊:如何让选中的路,最终走成自己心中的理想路径?

    【本期嘉宾】

    胡冰雁: 2006年考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现为商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

    一 复盘当年填志愿的“天真”决定,“误打误撞”式选择与理性规划的现实差距

    如何在手上信息和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做出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二 高考志愿填报中,父母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

    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既是陪伴者,更应是理性的“共同探索者”。尤其当家长自身对职业环境认知有限,更应保持开放心态,给予孩子信任和发声权。志愿填报只是人生早期的节点,真正重要的是趁此机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判断和为自己选择负责的能力。比起选对一个“热门”或“安全”的专业,孩子未来能否坦然面对人生那些无解、必须自己决断的瞬间,才是更关键的成长底色。因为人生中真正决定命运的,是他们未来面对无解抉择时的选择力。

    三 天赋、性格、能力与专业适配度:高考志愿能否预测未来幸福感?

    从“热爱什么”和“擅长什么”的匹配角度,看待志愿填报和人生满意度的关系。

    “班味儿人生”还是“热爱驱动”?用具象化生活方式的理念,探讨具体专业背后隐含的生活方式选择。

    四 MBTI的参考价值:一种自我探索和自信鼓励的辅助方式,而非决定性标准

    MBTI可以作为了解自我性格特点和兴趣倾向的参考工具,帮助考生初步判断哪些专业或职业环境可能更适合自己,但它不应成为决定志愿填报或人生方向的限制标签。性格是流动可变的,关键是保持开放心态,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被任何类型框住。

    五 强校弱专 vs 强专弱校:在分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该如何平衡院校与专业的选择?

    如果对专业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或明确职业目标,更建议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平台型高校,因其资源、视野、人脉机会更丰富,未来调整专业或发展空间更大。相反,若已有清晰的职业方向和热情,选择该专业业内最强的学校也很不错。无论选哪条路,关键在于选后怎么走。是否能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或把专业学到极致,才真正决定未来走多远。

    六 AI冲击下的专业选择:可被替代的工作与不可替代的能力

    AI时代,重复性高、技术门槛低的工作将被快速替代,但真正难以取代的是人性洞察、创意表达、体验设计和跨领域整合能力。在未来,无论哪个专业,越是依赖对人性、情感与复杂环境理解的岗位,越是具有长期价值。与其担心专业是否会被淘汰,不如持续思考:我做的事情,哪一部分是别人和AI无法轻易替代的,并不断在这个方向提升自己。现在自己做的工作当中,哪一部分是别人不能轻易取代的,或者是我能做得更好?这个“别人”,不仅仅是AI,也可能是你的竞争者、同事,甚至是未来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

    七 专业填报志愿时应有的心态

    高考志愿作为人生路径规划的起点之一,却远非命运定数。选择固然重要,但人生从来不是靠一次“完美决策”走出来的,而是靠不断尝试、修正和调整积累出的轨迹。与其执着于找到最优解,不如用当下的信息和认知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并在未来保持开放、灵活、持续靠近理想生活的能力。哪怕起点并不理想,也有无数路径通向满意的终点。

    Más Menos
    30 m
Todavía no hay opiniones